![]()
在洱海的清澈水域中,有一种身披银光的小鱼,每当阳光洒落湖面,它们便如碎星跃动,熠熠生辉。它,就是西太公鱼,一位来自远洋的“异域来客”。
西太公鱼
![]()
西太公鱼原产于北太平洋的亚洲和北美沿岸,虽体型不大,却以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卵磷脂而广受欢迎。因此,它的足迹遍布了我国多个省、市、区的水库和湖泊,并在大多数水域中形成了较大规模。约在2012年前后,它悄然“落户”洱海,不出数年,便迅速繁衍,成为这片湖泊中的优势鱼种之一。
![]()
西太公鱼属胡瓜鱼科公鱼属,是一种外形独特的小型鱼类。体形修长、稍侧扁,背部呈淡褐或榄绿色,体侧中部镶嵌一条银色纵带,腹部银白。阳光下,这身“银装”熠熠生辉,堪称“鱼中明星”。
![]()
作为一年生鱼类,西太公鱼集群而居,偏爱低温、避光环境。每到繁殖季节,它们会集体洄游,寻找理想的产卵地,以延续族群生命。这种规律的生活方式,是它们在自然中生存与繁衍的智慧。
![]()
西太公鱼以浮游动物为主食,会造成洱海浮游动物密度明显减少,进而影响浮游动物对藻类的控制效应,这对洱海蓝藻防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此外,一年生特性使它们在繁殖后大量死亡,尸体腐解也加重了水体负担。
![]()
为维护洱海生态平衡,优化鱼类结构,相关部门每年开展鱼类生态调控。2025年的调控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9月11日至10月5日;第二阶段为11月11日至30日,作业时间为每日19:00至次日8:00,11月30日8:00结束,作业船只移出洱海。
调控期间,持证渔民在每晚使用特定规格的刺网进行捕捞,精准减少西太公鱼等外来鱼种的数量,调控范围覆盖除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及北部沙坪湾以外的湖区。
![]()
夜幕降临,洱海上的点点渔灯再次亮起,那不是渔火,而是守护的信号。我们以责任与智慧,守护这一片碧水,也守护着每一道闪烁的生命之光。
来源:智慧洱海
编辑:陈琳玲
值周:胡亚玲 张辉
主编:李胜
生态环保普法宣传小知识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保护管理条例》
第三章 保护管理措施
第十八条苍山保护管理范围实行分区管控,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具体范围按照依法批准的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进行划定。
第十九条禁止任何人进入苍山保护管理范围的核心区。因科学研究的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的,应当事先向自治州苍山保护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省人民政府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