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间里昏黄的台灯下,小宇又一次揉起了眼睛。他今年刚刚13岁,乖巧懂事,从不让父母操心。可最近,妈妈注意到,小宇总喜欢眨眼、揉眼、甚至说眼睛里有“沙子”,晚上还总是用手瑟瑟地揉上几下。
家里人以为是网课用眼太多没当回事,直到一天早晨,小宇起床后眼皮肿胀,分泌物变多,妈妈带他去了医院。
一检查却让全家人都目瞪口呆,医生从他睫毛根部发现了大量螨虫,已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螨虫窝”!
![]()
为什么一个健康孩子眼睛里,会寄生这么多螨虫?医生的话更让家长们警惕:“这种生活习惯,非常容易招惹螨虫,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一不注意就‘中招’。”
许多父母可能没想到,孩子的日常清洁习惯,其实藏着看不见的威胁。谁会想到,一个小小的坏习惯,竟然酿成了这样隐匿的健康问题?
到底是什么“招虫”习惯隐藏在少年生活中?螨虫侵入孩子的双眼会带来哪些危害?普通家庭怎样远离“螨虫危机”?或许,这篇文章,能给到你意想不到的答案。
多数人都认为螨虫是“脏床单”、“地毯”里的专属,但在眼睫毛根部,其实也可能滋生大量螨虫。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数据显示,在青少年干眼、睑缘炎患者中,螨虫感染的检出率可高达34.3%。
睫毛根部皮脂分泌旺盛,为螨虫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眼科临床分析发现:很多13~18岁青少年,长期不正确清洁面部和手部,成为螨虫滋生高发人群。
![]()
医生解释,螨虫多在夜间活动。如果孩子睡前不洗脸、不洗手,甚至带着一天的灰尘和油脂直接睡觉,就为螨虫繁衍制造了“温床”。
另外,长时间接触枕头、毛绒玩具等容易残留皮屑的物品,也可能反复把螨虫带到眼部。香港中文大学2023年一项调查显示,每天坚持晚间仔细洗脸、擦净睫毛根部的孩子,螨虫检出率比不洗脸组低了近21%。
那么,螨虫到底靠什么在孩子的眼睛里“安营扎寨”?答案正是脸部油脂、毛囊皮屑,以及不良卫生习惯——尤其是“懒得洗脸”“用手揉眼”“贴脸午睡”等。
![]()
看似普通的螨虫感染,其实对孩子的眼部健康危害不容小觑。医生指出,坚持不良生活习惯甚至可能导致孩子出现以下三大健康变化,其中第3点最容易被家长忽略:
慢性睑缘炎、反复长“麦粒肿”或“针眼”。研究显示,螨虫分泌物能刺激睑缘,导致红肿、瘙痒、脓包反复发作。解放军总医院一项临床统计发现,螨虫阳性青少年睑缘炎复发率高出普通人近2.6倍。
视疲劳和干涩症状难以缓解。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研究显示,被螨虫感染的青少年,报告眼干、异物感、刺痛等不适比例高达58.7%,严重影响学习和日常活动。
视功能损害与综合并发症。部分眼附睑螨感染严重者,因长期慢性炎症,可能引起视力模糊、角结膜病变甚至继发性角膜溃疡。
《中华眼科杂志》病例报道表明,少部分特殊体质孩子,螨虫导致的炎症反应会影响晶状体和周围结构,长期或有永久影响。
令人揪心的是,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卫生习惯,正在悄悄“偷走”孩子的清澈双眼:不洗脸、不勤换枕巾、用脏手揉眼……这些行为,无形中把螨虫推向了孩子的睫毛根部。
其实,只要调整细节习惯,远离螨虫困扰并不难。权威医生建议,家长不妨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为孩子保驾护航:
每天睡前温水洗脸并清洁睫毛根部。可用湿巾或专用眼部清洁棉轻拭睫毛根,不留油脂和皮屑。《中国儿童眼健康指南》建议7~14岁儿童每日2次温水洗脸,重点清洁眼周。
养成勤剪指甲、睡前洗手的好习惯。尽量避免用脏手揉眼,尤其是户外活动或接触宠物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调研表明,手卫生规范的孩子螨虫检出率可下降17.8%。
![]()
每周更换枕巾,被褥,特别是高温消毒。床上用品容易聚集螨虫,每周40°C以上热水清洗效果最好。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家庭每周至少清洗一次儿童枕巾/毛巾。
提醒孩子不乱用共用毛巾、眼部化妆品。鼓励个人用品单独使用,避免交叉感染。用过的眼部清洁棉及时丢弃,切忌反复使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