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9日的表态如同一记重锤——"当前形势下,即使日本水产品向中国出口也不会有市场"。这已不仅是贸易层面的技术性调整,而是折射出日本水产行业在中国市场面临的系统性危机。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致命伤一:核污染水阴影挥之不去
自2023年8月福岛核污水排海启动,中国海关立即对日本水产品亮起红灯。虽然今年6月曾有限度解禁10个都县以外产品,但最新通报显示,近700家日企申请对华出口注册,仅3家通过审批。东京电力公司始终未能提供令中国消费者放心的核素监测数据,这种技术性失信直接动摇了市场根基。
![]()
image
致命伤二:政治误判引发消费抵制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台湾问题上的错误言论,点燃了中国民众的怒火。外交部特别点明"引起强烈公愤"绝非外交辞令——2022年中国进口日本扇贝约6万吨,而今年前10个月已暴跌至不足千吨。某生鲜平台数据显示,"日本水产"关键词搜索量同比下降92%,取而代之的是"大连扇贝""湛江金鲳鱼"等国产标签。
![]()
image
致命伤三:替代格局加速成型
当日本出口商还在为恢复注册焦头烂额时,挪威三文鱼对华出口量同比增长47%,厄瓜多尔白虾进口额突破20亿美元。更致命的是中国本土养殖业的崛起:山东荣成海带养殖面积扩大至15万亩,福建宁德大黄鱼年产量占全球80%。这些数字背后,是消费习惯的永久性迁移。
日本农林水产省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份额已从巅峰期的22%萎缩至不足3%。就像被抽走基座的积木塔,当安全信任、政治互信、市场优势三大支柱相继崩塌,任何试图挽回中国消费者的努力都显得苍白。或许正如业内人士所言:"这不是暂停键,而是格式化的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