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菲律宾群岛与东南亚大陆之间的海域上,有一个以苏禄群岛为中心的小国,自建立后便凭借海上地理优势,迅速发展成为区域内重要的商业枢纽,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苏禄国实行政教合一的苏丹制,国家权力由东王、西王和峒王三位王侯共同执掌,其中东王地位最为尊崇,掌控着核心的贸易通道和军事力量。
![]()
苏禄国控制着周边海域的贸易往来,商船从这里出发,北通中国、日本,南抵爪哇、苏门答腊,将香料、珍珠、热带木材运往各地,同时带回丝绸、瓷器和金属制品,形成了繁荣的海上商业网络,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海上文明。
1417 年,即明朝永乐十五年,苏禄国历史上最具标志性的外交事件发生了。
东王巴都葛叭哈剌率领西王、峒王及眷属、官员共 340 余人组成庞大使团,不远万里航海来到中国。他们从泉州登陆,沿着京杭大运河北上,最终抵达北京。
明成祖朱棣对这次访问极为重视,以国礼隆重接待了苏禄使团,双方在友好氛围中互通有无,缔结了深厚的友谊盟约。
只是路途遥远,就在使团完成使命返程途中,东王巴都葛叭哈剌不幸在山东德州病逝。
明成祖闻讯后悲痛不已,立即派遣礼部官员前往德州,以藩王之礼为其治丧,并亲自赐谥号 "恭定",撰写碑文以表哀悼。
这座位于德州的苏禄东王墓,成为中国境内仅有的两座外国国王墓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带有守陵村落的异邦王陵。
![]()
遵照东王遗愿,其长子都马含回国继承王位,而王妃葛木宁、次子温哈喇、三子安都鲁及侍从共 10 人则留在德州为东王守墓。
明政府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生活物资,还从山东历城县迁来夏、马、陈三姓回族居民协助照料,还给其后人取温、安二姓。
这种跨越国界的深厚情谊,为苏禄文化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埋下了种子。
之后的历朝历代,官方都对苏禄东王墓和他的后人很照顾,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苏禄后裔逐渐融入当地社会,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16 世纪末,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西班牙殖民者开始在菲律宾群岛扩张势力。
面对装备先进火器、拥有稳定后勤保障的欧洲殖民者,苏禄国的命运迎来了严峻挑战。尽管苏禄人民展现出顽强的抵抗精神,从武装抗争到民间抵制,持续数百年与殖民者周旋,但实力相距实在实在是太大了,苏禄国的处境日渐艰难。
面对西班牙殖民者日益加剧的军事压力,苏禄苏丹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 遣使远赴北京,恳请将苏禄国土并入清朝版图,希望借助中国的力量抵御外来侵略。
这一请求既是对历史上与中国友好关系的信任,也是一个濒于危亡的国家为求生存而做出的无奈选择。
![]()
只是此时的清朝正处于 "康乾盛世" 的后期,统治者自诩天朝上国,根本不思进取,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对海外事务持保守态度。
乾隆皇帝以 "体制不同"、"路途遥远" 为由,拒绝了苏禄国的并入请求,使苏禄国失去了最后的生存希望。
最后苏禄国在殖民势力的步步紧逼下,处境愈发艰难,最终进入了漫长的殖民统治时期。
西班牙通过军事手段控制苏禄,继而在行政、宗教、经济等各方面推行殖民政策,逐步瓦解苏禄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
西班牙当局强制推行天主教,压制伊斯兰教信仰;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削弱传统王侯势力;控制贸易网络,掠夺当地资源。
苏禄人民虽然从未放弃抵抗,但在长期的消耗战中,传统社会体系逐渐被侵蚀。
19 世纪末,随着美国在美西战争中获胜,菲律宾群岛的殖民统治权从西班牙转移到美国手中。
1903 年,美国在苏禄地区设立摩洛省,进一步削弱了苏丹的统治权。1915 年苏丹被迫放弃世俗统治权,仅保留宗教领袖身份,标志着苏禄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的彻底消亡,其领土最终被并入菲律宾。
![]()
值得注意的是,在殖民统治的漫长过程中,苏禄国并非完全被动接受。
1878 年,为应对财政困境,苏禄苏丹与英国北婆罗洲公司签订协议,将沙巴地区租借给该公司。这份租约明确规定为 "租借" 而非 "割让",每年租金为 5000 墨西哥比索。
英国后来将沙巴管辖权转交马来西亚,而马来西亚在 1915 年后停止支付租金,形成了殖民历史遗留的复杂领土问题。
"国已亡,人未散",这句话刻在菲律宾苏禄省许多家族的族谱扉页。
如今八十多万苏禄后裔散居三国:中国德州的温安二姓族人说着地道山东话,耕读传家;菲律宾南部的苏禄人坚守伊斯兰信仰,在贫困中守护文化记忆;
马来西亚沙巴州的十几万苏禄后裔则成了身份模糊的 "外来者",土地被侵占,语言被压制,处于社会最边缘。
这种 "人还在,国不见" 的撕裂感,在 2013 年爆发为震惊世界的武装冲突。当年 2 月,苏禄苏丹基拉姆三世的追随者登陆沙巴拉哈德达图,高举 "收复祖地" 的旗帜。
![]()
这支装备简陋的队伍很快被马来西亚军警击败,冲突造成数十人死亡。国际媒体将其称为 "武装入侵",却鲜少有人追问背后的历史。对苏禄后裔而言,这不是 "入侵",而是 "回家"。
可要想恢复祖上荣光,谈何容易。
苏禄后裔内部已出现严重分化:德州族人虽是苏禄王的子孙,但如今更认同中华身份,菲律宾苏禄省的精英阶层倾向于在菲国框架内争取自治,沙巴后裔则坚持独立诉求。
这种分歧让相关活动成为松散的文化运动而非政治纲领。马来西亚的强硬立场同样构成巨大障碍,其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 "不会为殖民历史买单",并通过立法禁止讨论沙巴主权问题。
![]()
从一个掌控海上贸易通道的区域强权,到在殖民浪潮中逐渐消亡,苏禄国的兴衰史,折射出 16 至 20 世纪东南亚地区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艰难处境,是一部典型的殖民时代弱小国家的命运悲歌。
图片来源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