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江苏科技大学官网悄然撤下某位教授的简介时,这场持续半年的学术界"狼人杀"终于迎来大结局。这位头顶"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创新人才""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等光环的学术大牛,竟被扒出是连高中毕业证都要靠PS的"伪装者",堪称现实版"学术凡尔赛翻车现场"。
![]()
![]()
故事要从2023年说起。那年,刚从海外归来的郭教授凭借"1994年陕西省高考状元"的传奇履历,空降江苏科技大学担任首席科学家。这位自称"手握170篇SCI论文、6000多次引用"的学术大咖,在入职第二年就入选江苏省"333工程"首席科学家,2025年更是上演"帽子戏法"——先是被报道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创新人才,接着又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堪称学术圈"锦鲤本鲤"。
![]()
但纸终究包不住火。2025年9月,当郭教授的名字出现在何梁何利奖提名名单时,知情人士的举报信像一记重锤砸向学术圈。校方调查发现,这位宣称"本科就读西安交大、博士毕业于日本九州大学"的教授,实际最高学历竟是高中毕业!更魔幻的是,他声称的170篇SCI论文查无实据,6000多次引用数据纯属虚构,就连那两个国家科技进步奖(2013年二等奖、2016年一等奖)也像海市蜃楼般消失在数据库里。
![]()
"这哪是学术造假,简直是学术界'拼多多'啊!"网友的调侃一针见血。郭教授的"荣誉清单"堪称国际学术奖项大杂烩:德国洪堡青年学者、美国金属材料学会杰出科学家……这些让普通学者羡慕嫉妒恨的头衔,经查竟全是"三无产品"。最绝的是,他连"陕西省高考状元"的身份都敢造假——1994年陕西高考状元明明另有其人,这波操作直接把吃瓜群众看傻了。
![]()
面对铁证如山,校方在11月18日果断出手:解除聘用协议、启动问责程序、移交公安机关。这位曾经在学术圈呼风唤雨的"戏精教授",转眼就成了阶下囚。目前案件正在侦办中,但可以确定的是,江苏科技大学的官网已经彻底清除了这位"学术魔术师"的所有痕迹,就像他从未出现过一样。
![]()
这场闹剧最戏剧性的反转,莫过于郭教授团队师生的处境。校方在处理造假者的同时,还贴心安排了团队师生的后续发展,这种"打假不打人"的操作获得网友点赞:"这才是学术打假的正确打开方式!"相比之下,郭教授从"人生赢家"到"阶下囚"的过山车经历,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装逼遭雷劈"。
![]()
这出学术圈"狼人杀"给整个科研界敲响了警钟。当某些人沉迷于"帽子批发"、醉心于"履历注水"时,别忘了学术圈有双"火眼金睛"。正如网友神评:"你可以骗过一时,但骗不过SCI检索系统;你可以修改简历,但改不了人生轨迹。"在这个数据透明的时代,任何学术不端行为都逃不过群众的雪亮眼睛。
![]()
![]()
如今,这场闹剧虽已落幕,但留给我们的思考仍在继续。当"帽子"成为某些人追逐的目标,当论文数量取代了科研质量,我们更需要像江苏科技大学这样敢于亮剑的机构。毕竟,学术圈不是演艺圈,容不得半点虚假人设。正如某位院士所说:"科研可以失败,但人品不能崩盘。"这或许就是这场闹剧最深刻的启示——在学术道路上,诚实永远是最好的通行证。 #搜索话题11月创作挑战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