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年11月18日,绍兴的空气里依旧带着寒意,娃哈哈一年中最重要的销售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当地的一家酒店如期举行。
场外戒备森严,十余名保安与便衣在入口处逐一核验专属胸章;
场内灯光明亮,全国约400名头部经销商端坐其间,等待着这一年的答案揭晓时刻。
“聚势同心,合润同行”。
随着议程的逐步推进,会场内金牌闪耀、掌声雷动,5亿元的收入增长被写进成绩单,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
![]()
●图源:宏胜集团
而一个关键人物的缺席,让这场本应圆满的庆功宴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她是曾经执掌娃哈哈集团的“长公主”,也是营收增长背后绕不开的一个名字。
大会上代表娃哈哈集团发言的新任总经理许思敏表示:娃哈哈已经站稳了近10年业绩的巅峰;
在此参考2024年“成功拉齐了十年前业绩规模”的计算,这句话也就意味着,今年娃哈哈在约700亿元业绩规模的基础上,还有小幅增长。
虽然具体数据暂未对外公布,但足以让外界对这家国民品牌的未来充满好奇。
![]()
韧性增长:5亿背后的“水”到渠成
收入增长5亿元,是娃哈哈在过去一年交出的最新成绩。
数字虽不惊人,但把它放在饮料行业整体承压、竞争加剧、消费端回落的大背景下,其实这样的表现已是难能可贵。
仔细拆解这份成绩单你就会发现:水,依旧是娃哈哈最硬的通货。
资料显示,娃哈哈水类产品在过去一年中持续扮演“压舱石”的角色;
尤其是面向家庭储水和户外场景的大规格包装水,销量爬升快速,部分明星规格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
●图源:宏胜集团
行业的数据进一步佐证了这一点:
根据快消品监测机构马上赢的报告,娃哈哈包装水在其总销售中的占比,已从2023年的5.8%跃升至2024年的14.8%,并在2025年的前十个月稳定在16%左右。
销售额增速同比维持在5%至25%的区间,成为近两年增速最快的品类。
走进北京大润发、首航等超市,娃哈哈596毫升纯净水和5.5升大桶水堆头醒目;
在叮咚买菜等即时零售平台,5.5升×4规格的纯净水还推出了29.9元的促销价;
![]()
●图源:小红书
亲民的定价和广泛的渠道覆盖,让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了优势。
为了支撑水类产品的爆发,娃哈哈及宏胜集团加大了产能和渠道布局。
截至今年9月,桥南、南京、广州等多地的高速水线已经陆续投产,每条生产线每小时可灌装8.1万瓶,搭载的视觉检测系统还可以自动剔除次品。
与此同时,娃哈哈自去年起加大线下冷柜投放,鼓励代理商在KA卖场铺设设备,甚至取消了终端押金门槛。
这些动作看似琐碎却共同构筑了增长的基石,在瓶装水这个红海市场,娃哈哈靠场景创新与渠道深耕,硬生生撕开了一道增长的口子。
![]()
金牌与门槛:经销商体系的喜与忧
大会的另一个重头戏,是对经销商和销售人员的集中表彰。
25家“全国优秀经销商”共享1000克金牌和150万元现金;73家“省级优秀经销商”瓜分146万元奖励;
147名销售精英斩获223万元现金与280克金牌,其中“全国卓越省级经理”一人独揽10万元和100克金牌。
金牌在灯光下闪烁,掌声在会场回荡,这是娃哈哈对并肩者的致谢,对销售铁军的犒赏,也是稳定经销商信心的重要举措。
![]()
●图源:宏胜集团
然而,再光鲜的颁奖仪式也无法完全掩盖渠道改革所带来的阵痛。
今年的经销商大会参会门槛大幅提高,他们必须满足四项条件:2025年累计业绩1500万元以上、全年实现增长、保证金足额缴纳、并完成2026年联销体协议签署。
相比去年1000万元的门槛,今年能够参会的经销商数量大幅缩减,每省仅十余位核心代表获邀,全场约400人。
有经销商回忆,去年酒店大堂人潮涌动,电梯排长队;今年却冷清许多,甚至有人因业绩下滑几个点而被拒之门外。
![]()
●图源:宏胜集团
而这种变化,源自于宗馥莉主导的渠道改革。
上任后她一直试图对娃哈哈运行三十年的“联销体模式”动刀,从过去的多级分销,转向更扁平、更可控的“大经销商”模式。
年销300万元以下的经销商被清退、将分散的小经销商整合成大经销商、部分地区销售任务被提高50%、不达标者直接出局......
这一切都是为了强化终端掌控,解决“经销商爱卖老品、不推新品”的顽疾。
![]()
●图源:小红书
但是,改革必然伴随着阵痛。
有人因规模大而继续押注,也有人因库存、压力、资金占用过大而选择退出。
有经销商坦言道:“业务员就是来催打款的,新品推广几乎没人做。”
更关键的是,由于今年提前在10月底前催缴保证金,导致不少经销商压力倍增,甚至因此被取消代理资格。
![]()
缺席与博弈:
宗馥莉与娃哈哈的未了局
在所有奖项颁完、所有发言结束时,与会人员才更清晰地意识到——宗馥莉真的没来。
最近一次公开露面,还是在10月29日的宏胜集团片区工作会议上。
![]()
●图源:新黄河
就在两个月前,她辞去了娃哈哈集团法定代表人、董事及董事长职务,转身又以宏胜集团总裁身份回归。
而她一度力推的新品牌“娃小宗”,在短短41天后悄然退场,取而代之的是“娃哈哈”品牌的继续使用。
![]()
●图源:微博
在品牌风波的背后,是一场关于商标使用权的长久拉锯战。
娃哈哈集团股权结构复杂,国有资本、职工持股会与宗馥莉三方角力,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决定商标去向。
今年的9月13日,宏胜系曾发文称,2026年起将启用新品牌“娃小宗”,理由是:
公司一直努力推进解决各项历史相关进留问题。为维护“娃哈哈”品牌使用的合规性,公司决定从2026年新的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
此举引发了经销商集体恐慌,不少人拒绝打款,担心新品牌没有市场。
![]()
●图源:微博
风波在41天后出现了反转,压力之下的宗馥莉选择回归娃哈哈。
10月底,宏胜系通知经销商2026年将继续使用“娃哈哈”品牌,并催促保证金缴纳。
短短两个月,她走完了“辞任—创业—受阻—回归”的完整循环。
而这场反转,也被业内解读为宗馥莉与国资股东达成阶段性共识的结果。
看似风波暂息,实则暗流涌动。
员工合同从娃哈哈改签至宏胜、老臣祝丽丹离职、严学峰经历审查又复职……一系列动荡折射出内部治理的深层次矛盾。
![]()
●图源:微博
而宗馥莉的叔叔宗泽后同期推出“娃小智”,产品线与娃哈哈高度重合,更让这场家族内斗上升了一个台阶。
“宗家的事,老百姓不管,但娃哈哈能开这个会,说明她和大股东暂时谈妥了。”一经销商如此直言道。
的确,在宏胜集团发布的视频里,宗馥莉给经销商留下了寄语,这说明她仍在体系的核心位置。
![]()
●图源:宏胜集团
宗庆后过世后,娃哈哈经历了多波内乱,加上行业竞争加剧,整体销售备受挑战,未来如何延续品牌、保证各方利益,是宗馥莉亟须解决的难题。
![]()
增长是一束光
金牌颁了,增长报了,大会散了。
娃哈哈在风高浪急的2025年守住了阵地,却也暴露了软肋——
它依然依赖水类产品,依然困于渠道改革,依然挣扎在品牌与家族的博弈之中。
宗馥莉的缺席像一枚隐喻:她不在场,却又无处不在。她的改革仍在继续,她的进退仍被关注。
对中国饮料行业而言,娃哈哈的5亿增长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面镜子;
它照见了老牌企业的韧性,也照见了其转型的艰难。
然而,这场大会给出的答案终究有限,但外界的观察与行业的判断,会继续伴随娃哈哈走向下一年。
增长是一束光,但光照下的现实,才是决定它能走多远的关键所在。
*编排 | 黄家俊 审核 | 黄家俊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
2000万品牌经理人内参!
聚焦头部与标杆,助力品牌高端化。
品牌专访微信:jiangnan254(备注:专访)
百万品牌经理人都在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