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部法治报 2025年10月23日
“多亏了你们帮忙,现在店里的生意更红火了!”10月13日,乾州面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美莹向打来回访电话的乾县人民检察院干警致谢,自从非遗标识规范使用后,不仅店铺生意好转,面塑技艺也收获了更多尊重与认可。
以面为纸、以手为笔,传承千年的面塑被称为“关中瑰宝”。世代匠人用灵巧的双手捏出飞禽走兽、民俗人物,更捏出了关中平原的文化记忆。
今年6月25日,该院检察干警在走访中发现,某花馍店铺擅自悬挂“乾州非遗传承”标识招揽顾客。经查,该店铺未获得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授权,这一行为不仅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而且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为解决这一问题,乾县检察院于6月30日召开听证会,邀请行政主管部门、县非遗保护中心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同参与,围绕该店铺使用“乾州非遗传承”标识的行为是否违法展开深入讨论。经讨论,参会代表一致认定,非遗标识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商业价值,未经授权使用即构成侵权。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参会人员还为张美莹答疑解惑,共同研讨并提供了非遗知识产权保护方案,计划构建“检察监督+行政监管+专业保护+社会参与”协同治理体系,从源头防范侵权。
“非遗标识滥用会消解传统文化的严肃性,必须建立司法保护屏障。”该院副检察长田苗介绍,今年以来,乾县检察机关已走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人,全面摸清了辖区非遗项目的基本情况。
7月2日,针对发现的问题,乾县检察院依法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磋商意见书,督促其加强日常巡查、规范市场宣传,并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相关部门接到意见书后迅速行动,督促涉事店铺进行整改,目前违法悬挂“乾州非遗传承”的门牌标识已按要求拆除更换。
案件虽已结束,但知识产权检察履职的脚步从未止步。在检察机关的协助下,张美莹着手通过申请注册商标强化个人品牌效应,同时为其面塑产品申请外观设计专利。“以前只顾着埋头做手艺,从没想过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张美莹感慨道。
来源:西部法治报 第三检察部
编辑:耿丹阳 校对:邵晓明 审核:李润谋
长按扫描关注我们
今日头条
传递司法声音,凝聚法治能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