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行业有多卷?去年广西一家基材厂把九厘板出厂价压到48元,比2021年跌去三成,送货车队半夜还在排队;山东的贴面厂推出“0元打样”,先干后谈价。价格战打到骨头里,环保红线却越拉越紧,不少小厂一边烧煤烘干,一边贴ENF标签。人人喊卷的年代,声达板材却从48人小作坊卷成全国品牌,上海金山3.5万㎡超级工厂24小时不熄火,直营门店一年新增6家。别人被卷得喘不过气,它却“边卷边长”,靠的不过是四招笨功夫。
头一招:把价格锁死,把成本掰开揉碎
声达从不参加“跳楼价”聚会,相反,每年三月公开挂出“成本告示”:原木、胶水、能源、人工、财务费用一条不落。客户一算账:别家便宜10元,却可能用“三无”胶,声达有发票、有批次号、有检测报告,一算风险账,还是选声达。价格锁死,不是死板,是把利润切成透明片,让上下游都看得见。
第二招:把工厂当景点,把监控当名片
金山基地28路摄像头全部接入微信小程序,任何人扫码都能实时看生产线。早上七点,开料班组长李师傅打开南兴柔性锯,板子推进、压尺、锯切、退料,全程不到18秒,对角误差0.2毫米以内;九点,激光封边机换色,浅灰门板像面条一样滑过,施胶量实时显示在屏幕:0.15克/米,比牙签挑的酱还少。有客户看了三天直播,直接下单1200张生态板:“我看得见的,就不用猜。”透明不是噱头,是把质量绑在自己身上,让人挑不出刺。
第三招:把证书贴在门口,把检测做在出厂前
行业卷到“证书满天飞”,声达干脆把“证照墙”搬到工厂大门口,9米长,中国环境标志、绿色产品、碳足迹、森林认证……一张不少。更狠的是“出厂双盲抽检”:每月随机抽200张板,不提前通知、不限批次,由司机亲自封样直送国家家具质检中心,检测费公司出,结果全网公示。去年7月,一批次含水率超标0.3%,全厂停机排查,然后发现是暴雨天运输车窗漏雨,3000张板当场降级做包装底板,损失80多万。老板说:“证书不是贴给客户看的,是贴给自己看的,提醒自己别越线。”
第四招:把新品当“慢品”,一年只卷6款
花色年年换,才能抓住眼球,可声达一年只推6款新品,速度只有同行三分之一。每款必须过“三道坎”:实验室72小时冷热循环,-20℃到85℃反复折腾;直营店实景试用90天,顾客随便开关、刮、划;小批量上市6个月,后台投诉率高于0.5%,直接下架。2024年主打的“云雾灰”表面0.05毫米微纹理,抗指纹提升四成,首批3000张板被18家直营店分完,追加订单排到下月。经销商说:“别家怕库存,我们是怕没货。”慢,是把一次爆款做成长期饭票。
卷不坏的底气,藏在30年链条里
从广西桉木林场到苏北杨木基地,再到金山工厂,声达把供应链掰成五段,每段都自己干:原木自己选、基材自己压、贴面自己做、封边自己跑、门店自己开。行业里能做到“全链自持”的屈指可数,声达算一个。全链的好处是,任一环节被卷,其他环节能补位。去年胶水疯涨,自有林场利润贴一点;今年运费飙升,仓储中心就近发货省一点。东边不亮西边亮,总能把浪头压下去。
服务卷到“末端一公里”
价格不拼低,服务拼到细:测量师持“全屋定制测量资格证”上岗,出错公司赔单;安装师傅自带吸尘器,木屑不落地;五金终身质保,导轨10年内异响无偿换新;售后2小时响应,上海市区72小时解决。去年冬天,浦东客户家里暖气管爆裂,泡坏踢脚线,维修部连夜拆换,客户要补材料费,门店只收油费:“板子没坏,人不能坏。”
板材行业的卷,是无烟的斗争,有人靠降价割喉,有人靠话术画饼。声达的选择很“老派”:把成本算清楚,把质量做结实,把证书贴门口,把服务送到家。30年,它没追过风口,却一路边卷边长,从48人小作坊卷成全国品牌。下次再听到“行业寒冬”,去金山工厂听听机器声,你会明白:真正的卷王,不是压价较低,而是睡得较稳。声达板材,卷不垮,也长不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