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与中方举行了长达6小时的会谈,成果丰硕到可以说让外界感到惊讶。
因为联合声明密密麻麻的27项共识,涵盖了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方方面面。
![]()
同一时间里的冰火两重天
11月17日这个日子,在未来的外交教科书里或许值得被折个角做个标记。就在这一天,两条看似平行的消息线索撞到了一起,直接扯下了过去这几年所谓“脱钩断链”的遮羞布。
一边是在法兰克福和北京之间的紧密连线,德国那位克林拜尔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硬是把一场原本大家以为只是“走过场”的第四次高级别财金对话,谈成了长达6个小时的深度交底局,一口气敲定了27项实打实的共识。
![]()
而几乎是在同一时段,那个平时嗓门最大的布鲁塞尔外交圈子里,却突然传出了一道非常耐人寻味的“内部指令”。
原本满嘴喊着要搞对抗、搞去风险的官员们,被上头告知要注意外交措辞,用大白话说就是:对华说话要客气点,别太冲。
![]()
这种前台握手、后台改稿的戏剧性反差,要是光看新闻标题可能觉得还没什么。
但如果你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来品,味道就不对了。这根本不是什么偶然的时间巧合,而是一场迟来的战略清醒。
![]()
德国人这次是动了真格的。我们仔细看看这27项成果清单,它不像以前那种虚头巴脑的备忘录,它的“含金量”甚至可以说有点超标了。
尤其是那条被放在最前面的核心条款——明确承诺反对单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这几个字虽然短,但在现在的国际环境下,份量有多重?这几乎就是指着某些在大搞单边制裁的盟友鼻子在表态了。
![]()
除了宏观的大原则,德国人还特别务实地把手伸进了金融领域,直接推动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
甚至在贸易和产业链合作这种当下最敏感的领域,德国这次也没有含糊,不仅要扩大市场准入,还要把投资便利化真正落地。
![]()
这些白纸黑字的条款,每一条都在打之前那些“脱钩论”鼓吹者的脸。
对于德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来说,这哪里是签文件,这分明是给自己买了一份生存保险。
他们很清楚,政治口号喊得再响,也不能当饭吃,特别是当自家的饭碗快被人砸了的时候。
![]()
为了饭碗必须得抢跑
其实德国人的焦虑大家都看在眼里。汽车、化工、机械制造,这三大金刚一直支撑着德国人的高福利生活,可现在这几根柱子都在晃悠。
如果不把住了中国这个市场,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质量都会面临肉眼可见的倒退。
![]()
所以我们看到,当欧盟那边还在扭扭捏捏的时候,柏林方面已经率先“抢跑”了。克林拜尔这6个小时的谈判,不仅是为了当下的生意,更是为了给后续可能跟进的东欧国家打个样。
德国人心里的算盘其实打得最精:他们知道所谓的“去风险”如果真执行下去,这把回旋镖最后扎到的肯定是自己大腿。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局面,当带头大哥开始踩刹车的时候,原本跟着起哄的小弟们也得掂量掂量了。
![]()
这时候再看欧盟内部的那份“新指令”,逻辑就通顺多了。
所谓要求外交官使用“更温和”的措辞,表面上说是为了给紧张局势降温,实际上这就是一种面对现实后的战略回调。
![]()
说话变客气的底层逻辑
布鲁塞尔之所以突然要变“温柔”,绝对不是因为心肠变软了,而是因为形势实在逼人太紧。这里面有个没法明说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因素——那就是大西洋对岸的那位“盟友”。
这一轮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风潮是谁掀起来的?大家心里都有数。
![]()
美国虽然一直在鼓励欧盟对外保持强硬,整齐划一,但问题是,当欧盟真因为强硬立场受损时,美国人给过一分钱的市场补偿吗?完全没有。
相反,美国甚至还在搞自己的保护主义限制措施,这就让欧盟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政治上得站队,经济上得挨打,这种“两头堵”的日子换谁也受不了。再加上欧盟内部现在财政分歧大得吓人,经济恢复又疲软乏力,确实没有那个本钱再硬扛了。
![]()
这种心态上的崩溃是有迹可循的。前段时间荷兰限制安世半导体那个事儿,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本以为是一招制敌,结果呢?不仅没把别人吓住,反而因为担心中方可能会对稀土出口进行对等管制,把自家搞得人心惶惶。
![]()
绿色转型的死穴
这就牵扯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痛点,也是为什么冯德莱恩他们虽然嘴上硬,但心里其实有点发虚的原因。
欧盟现在满世界喊着要搞绿色转型,要搞数字化转型,听起来很美好,但一旦落实到物资清单上,你会发现根本绕不开中国。
![]()
我们手里有什么?光伏组件、高性能电池、关键原材料,还有以稀土为代表的各类关键矿产。这些东西不是你在办公室里发个红头文件就能变出来的,这是完整的工业供应链积累。
目前的现状非常尴尬,欧洲在这些关键领域的自主能力,说实话,连个雏形都没搭起来。
要是真像某些激进派说的彻底“切断”,那么欧洲引以为傲的那些绿色减排目标,除了在PPT上好看之外,在现实中将寸步难行。
![]()
所以德国这次非常聪明,在27项共识里特意强调了加强产业链合作。这不是什么恩赐,这是为了保命。
一旦中国供应链真的出现了被人为制造的“断供”风险,那种技术断层带来的损失,比现在的所谓的“依赖风险”要可怕一万倍。
![]()
结语
说到底,11月17日这两个看似矛盾的信号,其实指向的是同一个终局:无论你是像德国那样高调签约,还是像欧盟那样低调改口,大家最终都得回到物理法则上来办事。
经济规律是有引力的,意识形态的墙砌得再高,也挡不住资本和产业链寻找最优解的本能。27项共识的签署,就像是在满是迷雾的森林里开出的一条防火隔离带,让那些还想放火烧山的人不得不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后果。
![]()
对于现在的欧洲来说,所谓的“去风险”,最大的风险其实恰恰来自于强行去切断那些本来运行良好的连接。
克林拜尔和他的同僚们显然已经想明白了这一点,他们反对单边主义的签字,不仅是在给中德关系上保险,更是在给迷茫的欧洲指出了一条虽然难走但却是唯一的生路。
![]()
而那些“说话客气点”的指令,不过是在承认实力不对等之后,给自己找的一个体面台阶罢了。
毕竟,在这个互相嵌合得如此之深的地球村里,要想过得好,不仅得学会算账,还得学会怎么好好说话。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