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亏四个多亿、总债务约6.2万亿,却把4.8万公里的高速铁路铺成全球最长
这不是一门合算的生意,但是一项押注未来的基础设施
2003年,中长期铁路网计划把高速铁路写进日程,目标是建1.2万公里高铁
![]()
推进的人不绕圈子,自己啃也能啃下来,但时间比钱更贵
2004年招标一启动,西门子、阿尔斯通、庞巴迪、川崎重工齐聚,几千亿的大单摆在桌上,中国提出要核心技术、要价格让利,还要尽快落地
谈判里最硬的一笔,是把一家企业原本3.9亿欧元的技术转让费压到了8000万欧元,合同签完,配套产业边消化边生产,工厂的灯几乎没关过
引进不是丢脸,能拿到关键技术、把产业链做出来才是本事
2008年,京津城际投入运营,拉开了高速时代的帷幕
2011年,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全线开通,把两大经济体的通勤时间切到半天以内
线路一条条连起来,铁路网像血管一样把城市变成群落
好看的是速度,难看的是账面
![]()
2022年上半年净亏804亿元,平均一天亏4亿多;
2023年全年亏损696亿元,旅客少、车还得开,空座位也要跑
到2024年,上半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7亿元,运输收入增长4.7%,负债率降到64.55%,年底时国铁集团的资产大约9.6万亿、负债约6.2万亿
扭亏出现苗头,但靠一两个旺季补不回多年投入,财政补贴依然是底座
为什么坚持低票价?
现在国内高铁平均每公里不到0.5元,有线路折算下来大约0.42元
欧洲主干线、新干线的公里价普遍是中国的几倍,价格梯度非常明显
![]()
速度没降半分,票却尽量开在大众能接受的区间,意图很明确,让更多人坐得起,把人流和商流拉起来,而不是把利润做厚
“让更多人坐得起”,是一句朴素的话,也是决定定价的策略核心
投入之下的回报,先在工地与车间里体现
钢轨、机车、变电、通信、土建,几乎每个环节都拉起了一串产业链
2019年铁路投资约8000亿元,按相关测算带动了约1.44万亿元的产出
更直观的是通车后的城市变化:广东云浮在2014年迎来高铁,不锈钢产业外贸通道更顺畅,产品销往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动约3万人就业;
湖南新晃的高铁新村,通车后设了加工点,黄牛更快出栏进城,2019年村民月收入能有2000元,而此前人均年收入只有1900元
高铁一开,离市场近了,离机会也就近了
![]()
不是每条线都亏
京沪高铁是少数稳定赚钱的项目,2015年净利润65.8亿元
新线也带来区域上的增量,比如杭台高铁通车两年,沿线GDP平均增长约2%,就业增加约3%,旅游贡献约4%
把线连成网,效果更明显
研究显示,京广高铁带动沿线城市每年GDP增量超过300亿元,对欠发达地区的促进更大,增速提升约3%到5%
“算总账”时,网络效应往往压过单线盈亏
技术脉络更值得记一笔
![]()
引进、消化、再创新,从列车到信号系统,再到施工装备,中国团队把“市场换技术”变成“技术反哺市场”
西方媒体起初质疑“修这么多会不会浪费”,后来态度变了
2010年加州州长来看了广深高铁,回去推动项目;
2013年纽约时报认可中国高铁的成功经验;
2020年美国铁路行业提出规划,设想连接43个州、2.7万公里的高速通道,英国、法国也在扩充高铁网并借鉴建设与运维经验
当质疑者开始学习,说明范式已经立住了
从规模看,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超过4.8万公里,占全球的七成以上,目标是到2025年达到5万公里,覆盖97.2%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
![]()
商业化时速400公里已在论证与规划中
1200公里以内,高铁在总时耗、价格与舒适度之间的综合性价比很难被替代,尤其在客流密集的走廊带
这张网改变的是时间感
过去一天一夜的距离,现在常规是两三个小时
还要把几处关键账目摆清
其一,国铁集团的负债率已回落到约十年前水平
其二,2024年全年净利润达到约38亿元,创近年新高
![]()
其三,全世界能长期盈利的高铁主线屈指可数,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法国东南线、中国京沪高铁是被反复提到的例子,更多线路要靠网络协同与公共政策支撑
公共产品的属性决定了短期利润不会是唯一指标
一个不应回避的问题是,低票价能维持多久,涨价会不会伤害普惠性
另一个问题是,区域间差距是否因高铁真正缩小,而不是把优势进一步集中到大城市
这两件事,答案都在运营效率、枢纽布局和与城市交通的衔接上
经验已经出现,长三角的城际通勤在提速,县域与都市圈的产业对接在加强,小微企业在高铁站区获得更多订单与更快周转
高铁不是单独奔跑,它要和城市更新、产业布局一起跑
![]()
往后看,2035年高铁里程规划约7万公里,基本覆盖所有50万人口以上城市
客货两端都在优化,冷链快运、跨境联运等新业务正在试水,智能调度与开放接入会继续压低系统成本
只要网络的溢出效应持续,报表上的波动就有容错空间
亏损是阶段性的,网络价值是累积的
如果把这二十年浓缩成一句话,那就是用可承受的票价与超预期的速度,换来了产业能力、城市格局和人的行动半径
这门账难看时要敢顶住,好看时也别忘了初心
最终要守住的,是让更多普通人在两三个小时里抵达机会的可能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