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歌剧舞剧院与苏州湾大剧院联合打造的舞剧《垂虹别意・唐寅》将于11月26-27日登陆广州大剧院,该剧以明代才子唐寅在吴江垂虹桥畔的离别故事为主线,借助现代舞的表现形式,展现江南文化魅力与中国文人风骨,将带羊城观众领略唐寅的诗意世界,共同赴约这场千年风雅之约。此次《垂虹别意·唐寅》的上演,不仅丰富广州市民的精神生活,更让传统文化在岭南沃土中生根发芽,为羊城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文生机
以舞释情,重构唐寅的精神世界
舞剧《垂虹别意·唐寅》以明代“江南第一才子”唐寅传奇的一生为叙事线索,展现他如何在接踵而至的命运重击下,依旧怀揣赤子之心,以笔墨寄情,追寻美好,在苦难中淬炼出艺术的风采,在逆境中绽放出生命的灼灼光华。
不同于以往传说中“风流才子”的固有印象,《垂虹别意・唐寅》以历史视角与细腻的艺术表达,还原唐寅命运多舛却坚守初心的一生。舞台之上,跨越历史的垂虹桥化作时空纽带,水墨意境与舞蹈语汇交融,将科场蒙冤、红颜相伴、佯狂避祸等人生节点娓娓道来。
主演魏伸洋、陈炳睿等以极具张力的肢体语言,刻画了唐寅在苦难中淬炼艺术、在逆境中坚守本真的精神轨迹;佘伟靓、徐柘饰演的沈九娘与刘立民、郭亦鸣等诠释的文徵明,用温情诠释了友情与爱情的温暖,让观众看到一位“历经劫波仍怀赤子之心”的江南文人——唐伯虎。
演出现场,多媒体技术与书画风格的舞美设计相得益彰,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江南意境。其中,“垂虹桥”装置的创新设计尤为出彩:桥体下方的孔洞以书卷造型呈现,整体结构可根据剧情灵活转换——合则为“桥”,拆则作“舟”,既暗合传统文化意象,又赋予舞台诗意的流动性。
扇舞段落更是精彩绝伦。唐寅手中的折扇,时而是书写才情的笔,时而是寄托情愫的信物;在与沈九娘的对望中,一把桃花扇轻盈地传递于二人之间,构筑起跨越时空的情感对话,引起观众连连惊叹。
演出尾声,改编自唐寅《桃花庵歌》的主题曲将全场情绪推向高潮。该曲由知名作曲家张渠创作、歌唱家马添龙演唱,在保留原诗意境的基础上融入现代音乐元素,令经典诗词焕发时代新声。
匠心创作,让传统文化焕发当代活力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作品,《垂虹别意・唐寅》的创作倾注了主创团队的深厚匠心,总导演李世博坦言这是一部兼具轻松、浪漫与美好质感的作品——观众会在欢笑中不自觉共情落泪,跟随唐伯虎历经人生起落,见证他于逆境中坚守坚毅、绽放灿烂的生命状态,剧中既展现了中国文人自我疗愈、舔舐伤口的韧性,更传递出逆境中依旧把生活过得热烈灿烂的力量,旨在呈现一个与众不同的中国文人形象,打造真正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
作曲将古典意蕴与当代审美巧妙融合,旋律与舞蹈动作精准呼应,深化人物情感表达。张渠从苏州园林的建筑美学中汲取灵感,将园林的曲径通幽、移步换景转化为音乐中节奏与旋律的变化,让听众仿佛身临其境。同时,借鉴明代音乐中的韵律和意境,用音乐诠释诗词中的诗意留白,实现了传统音乐与古典文学的完美交融,使每一个音符都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舞美设计的巧思、服装设计的精致、灯光造型的氛围营造、多媒体技术的恰当运用,主创团队更以国家级文艺院团专业水准,将江南文化的温婉特质与中国文人的精神风骨完美呈现。作品既实现舞剧艺术回归戏剧本体的创作追求,也让观众在沉浸式艺术享受中,深切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现场观众沉浸在唐寅的人生故事与精神世界中,不少人被剧中传递的“患难真情”与“逆境坚守”的力量打动。更有观众感叹“整个舞台宛如一幅流动的明代画卷,垂虹桥以书卷造型呈现,瞬间勾勒出这座历史古桥的神韵;每一幕场景都如唯美雅致的江南画作,既饱含浪漫气息,又尽显文人韵致,让江南文脉中的传统美学真正‘活’了起来。” 演出结束后,掌声持续经久不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