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11月19日电 题:绿色全运——粤港澳共绘低碳新画卷
新华社记者郑静霞 齐菲 王浩明
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致力打造一届“碳中和”赛事。从节能场馆、场馆改造到清洁交通,绿色低碳理念已融入粤港澳三地赛事运行的各个环节。
(小标题)筑就绿色场馆
本届全运会,香港赛区承办八个竞赛项目和一个群众赛事活动。作为香港最大型的体育基建项目,今年年初启用的启德体育园承办本届全运会手球(男子)和七人制橄榄球等赛事。
拥有5万个座位的启德主场馆,每个座位下方均设有独立空调出风口。启德体育园策略发展总监邓竟成告诉记者,主场馆利用香港特区政府提供的区域冷冻系统提供冷气,实现高效节能运行。“在努力打造舒适环境的同时,园区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场馆设计和运营的细节中。”
启德主场馆和青年运动场均配备了雨水收集系统,可收集、存储和过滤雨水,处理后可用于灌溉场地的草坪。此外,园区超过10%的屋顶区域被太阳能板覆盖,为园区提供热水和电力,每年有效减少约1000吨的碳排放。
废弃物管理方面,启德体育园设施经理温健豪介绍,园区所有餐具均遵循环保理念设计,配备200余个大型回收箱和两个大型分解系统,积极运用创新技术减少废弃物。“分解系统每次可以将600公斤的厨余和纸制品,转化为100公斤的堆肥,用于园区内的花圃种植,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温健豪说。
在广州赛区,竞赛场馆实现了绿电全覆盖。十五运会广州赛区执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五大场馆拥有超9300平方米分布式光伏。从赛场灯光到指挥中心屏幕,赛事期间的每一度电都源自清洁能源。
(小标题)旧场馆焕发新生机
场馆建设是赛事减碳的关键环节。本届全运会,粤港澳三地充分利用现有场馆资源,避免新建工程产生的碳排放,对现有场馆进行绿色升级改造。据了解,广东赛区90%以上的场馆都是利用现有场馆进行维修改造提升,同时不新建运动员村。
光伏发电、智慧能源管理和循环材料利用……30多年前建成的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经改造,焕发新生,成为全国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改造场馆”。
作为香港赛区主媒体中心,中山纪念公园体育馆采用能源效益更高的空调系统并接入人工智能管控平台,节省空调耗能;在澳门赛区,塔石体育馆的玻璃和铝质外墙利用自然采光设计,为体育馆带来充足的光线及透明度,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锚定节能降碳这一共同目标,三地场馆改造迸发出协作“新火花”。
作为篮球(男子22岁以下组)赛事场地的香港体育馆,应用了本地研发的无电制冷涂层技术,有效降低建筑表面温度。这项创新技术也已推广至广东赛区,体现“香港研发,广东转化”的产研协同效应。
(小标题)绿色交通 低碳出行
赛事交通方面,广州赛区投入使用了超800台纯电动车辆。地铁、公交与共享单车的绿色网络覆盖羊城,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超过77%。
作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官方合作伙伴,广汽集团已于今年10月向港澳交付共365台新能源赛事用车。
香港特区政府全运会统筹办公室主任杨德强说,特区政府充分运用这批车辆开展两方面工作:一是用于接待来访嘉宾;二是为参赛代表团成员提供交通服务。他表示,这批新能源车辆的使用将有效降低碳排放,助力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推动香港赛区实现零碳目标。
广汽国际渠道市场部总监李牮介绍,此次港澳赛区的赛事用车均为定制化生产,由两地提出具体配置需求。这些车辆不仅设有粤语语音指令,还集成超级快充和智能辅助驾驶等技术。“安全、绿色、高效,很好概括了我们此次希望达成的目标。”李牮说。
李牮还表示,在与港澳赛区的协调中能感受到真诚欢迎和大力支持,整个沟通过程非常顺畅,切实感受到了湾区一家亲的氛围。“这是粤港澳首次联合举办全运会,我们每一个湾区人都蛮有自豪感。”(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