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当前,部分区域的养殖场(户)在畜禽粪污还田利用中存在超土壤承载力问题。一些地方操作方式粗放,粪污直接倾泻田间,导致富余粪污漫溢,最终流入水体,对水生态环境构成威胁。此问题在消纳能力骤降的北方秋冬季时有发生。破解这一难题,必须清醒认识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前提是科学合规,一旦超出生态环境容量,资源将变为污染源。因此,笔者认为,务必严守土壤承载力这条红线,并通过强化指导、监督与执法,确保粪污安全、高效还田。
强化联合指导,解决认知难题。科学还田技术性强,需相关部门协同发力,为生产者提供精准指引。一要联合制定技术标准。畜牧兽医、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应共同出台区域性粪肥还田技术细则,明确不同地块承载上限、最佳还田时期、施用方法及安全间隔期,使实践操作有据可依。二要联合开展宣传培训。组织跨部门专家团队,向养殖场(户)和种植户系统讲解超载危害、承载力测算方法及种养结合模式,提升其规范操作能力。三要联合发布预警信息。在雨季、汛期、冰冻期等特殊时段,及时发布还田风险预警,指导畜禽养殖场(户)主动规避环境风险。
强化联合监督,解决管控难题。一要联合建立台账体系。积极推行粪污产生、处理、运输、还田全链条电子台账,实现去向可追溯、责任可倒查。二要联合运用智慧监管。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对大面积还田区域进行监测,快速识别异常点位,提升监管效率。
强化联合执法,解决惩戒难题。对肆意违规造成污染的行为,必须依靠联合执法,亮出法治利器,形成有效震慑。一要明确责任界定。发现问题即启动联合调查,清晰锁定责任主体,杜绝推诿。二要强化执法结果应用。将处罚结果与企业环保信用、项目补贴等直接挂钩,建立完善黑名单制度,提高违法成本。
科学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系统思维,通过联合指导在前端立规、联合监督在中端管控、联合执法在末端惩戒,构建全链条治理格局,为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