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李(中)凝神于手中的汉碑拓印,神情专注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无锡报道
清晨八时刚过,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逸胜文化创业苑“美丽工坊”的工作台上。
精神二级残疾的小李正凝神于手中的汉碑拓印,动作沉稳,神情专注。“以前总觉得做不到,现在,我能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她轻声说道,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小李从“我不行”到“我能行”的蜕变,正是惠山区22个“残疾人之家”服务质效持续提升的生动缩影。围绕江苏省“综合性残疾人之家”建设目标,一场从“有”到“优”的深刻变革在这里扎实推进,让400多名常驻残疾人和3000余名辐射服务对象,在家门口便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港湾。
制度保障提升服务硬实力
在玉祁街道“喜憨儿洗车中心”,小魏和工友们熟练地清洗着车辆。
![]()
玉祁街道的“喜憨儿洗车中心”,工友们熟练地清洗着车辆
“在这里上班很开心。”小魏笑着告诉记者,洗车比在家看电视有意思,赚了钱还可以去超市买东西。
据记者了解,智力四级残疾的小魏,此前不爱出门、不爱说话,如今,他的母亲欣慰发现,儿子变得愿意交流,像换了一个人。
同样的转变也发生在精神残疾人的就业场景中。在前洲街道“圆缘残疾人之家”,历经“农疗站”两年多康复训练的小玉,如今已熟练掌握产品包装技能。运行12年来,这个全省首个精神残疾人定向就业基地,持续为30多名康复学员提供稳定岗位,助力他们实现就业价值。
![]()
前洲街道“圆缘残疾人之家”的“农疗站”,为30多名康复学员提供稳定岗位
“没有政府和企业的帮助,我家过不上这样安稳的生活。”小玉母亲的心声道出了众多残疾人家属的感激。
这份安稳与底气的背后,是坚实制度根基的有力支撑。据记者了解,惠山区多次将“残疾人之家”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重点推进,出台7项配套政策措施,构建起“建设标准细、资金管理清、程序规范明、过程监督实、落实绩效优”的制度体系。
“我们不仅要建得好,更要用得好、能持续。”惠山区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稳定的财政投入为“残疾人之家”提供了坚实保障,区级层面建立起常态化的经费补助机制。同时,创新设立的“惠心惠残”专项基金,广泛凝聚社会爱心力量,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为残疾人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注入不竭动力。
资金既要足额保障,更要规范使用。就此,2024年6月,区残联与财政局联合推进资金规范化管理,为惠残资金加上“安全锁”。一道坚实的资金“防火墙”同步筑起:严格执行“镇街季度普查+区级随机抽查”双重监管机制,全程紧盯资金流向与使用效能,确保每一分钱都精准滴灌到残疾人服务的关键环节、用在刀刃上。
社会协同构建共融生态
“没想到助残也能这么潮!”“周末带娃去洗车+非遗体验!”……在惠山区“DEEP共融”城市温度探索行动发布现场,群众好评如潮。
政企社协同发力、跨界联动,以创新行动为纽带构建起助残共融生态,五大特色点位应运而生:“托举之光”重度托养中心、“非遗传承”工坊、“美丽工坊”、“喜憨儿洗车中心”和“公益街”,构建起政企社“抢着参与”的助残新模式。
共融生态不仅体现在特色场景打造,更延伸到生活服务的方方面面。无锡首条“惠心惠残号”公交专线15路车于钱桥街道残疾人之家首发,车辆配备完善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出游、购物、就医提供极大便利。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拓展了残疾人的生活半径,更是社会协同构建共融生态的生动体现。
在保障生活便利的基础上,增收共富成为助残服务提质升级的核心发力点。
![]()
阳山镇“桃文化雕刻非遗工坊”里,18名残疾人成为桃乡“新创客”
阳山镇“桃文化雕刻非遗工坊”里,18名残疾人成为桃乡“新创客”。团队领头人汤丙良通过桃核雕刻,将普通桃核变成售价50元至300元的艺术品,年收入达3.5万元;擅长编织的臧志英作品供不应求;90后俞振积极拓展合作渠道。该团队创新运用网络直播拓宽销路,年收入达四五十万元,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
桃文化残疾人之家,吴健正在进行着直播
而这样的“造血式”助残模式正在惠山多点开花、广泛延伸。长安街道“菌乐园”助残中心的“云端助农·菌菇助残”项目,让残疾人成为新农人;惠山区创新打造的“惠心雅集”残疾人自主产品集市,累计举办256场,实现营业额360多万元,带动200余名辅助性就业残疾人人均月增收超300元。
多元实践的背后,是清晰的治理逻辑与良性生态的构建。
“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将公益助残转化为具体生产要素,形成政府主导不包办、市场运作不失范、社会参与不散漫的良性治理格局。”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说。
在完善治理格局的同时,科技赋能让助残服务焕发新的活力。“惠心惠残2.0”特需残疾人守护平台将“残疾人之家”纳入区城运中心数字底座,实现考勤数字化、安全预警数字化,让服务更智能、管理更高效。
从政策保障到精准服务,从创新模式到数智赋能,惠山区“残疾人之家”服务能力提升的实践,生动诠释了一座城市的民生温度与责任担当。清晰的发展蓝图已然绘就:到明年,全区超过六成的“残疾人之家”将建成服务优质、运行规范的示范点,推动助残服务整体实现从“基础覆盖”到“品质升级”的关键跨越。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