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广电·天下泉城客户端11月19日讯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将科技教育全面融入教师培养与培训体系,着力提升教师的科技教育实施能力。为切实增强教师的科学实践教学水平,济南市于2025年10月13日至11月29日对全市650余名中小学骨干科学教师进行了系统培训。
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共培训12天,重点提升教师落实国家课程和深化教学改革的能力,第二阶段分三批开展了为期20天的培训,重点提升教师开展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
该项目依据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规律、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成长规律和济南市中小学科学教师实际,整合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有效实施和教学深化改革,制订了系统的科学教师素质能力提升体系,构建了“理论指导、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自主反思、行为反馈”的实训模式。邀请了10多位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及多名教学实践专家,有力保障了科学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高度统一。
全体参训教师以学生身份全程参与并完成两个完整的科学探究项目,切实提升在日常教学中组织科学实践活动的能力。“泉城水脉:水质差异分析与简易软化探究实践”“屈光不正现象观察与晶状体调节原理探究实践”等一系列融合城市文化特色、贴近学生认知规律的项目,赢得了参训教师的一致好评。
“我学会了如何用‘真问题’驱动课堂,引导学生大胆假设,并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知识,将抽象原理转化为可触摸、可挑战的任务。”济阳区第二实验初中的张方宏老师深有感触地说,“未来的课堂将不再是公式与定义的简单罗列,而将成为充满挑战与惊喜的探索工坊。我将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这将是他们终身受益的财富。”
![]()
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济南市承接了教育部监管司综合化实施分科课程的试点任务,在国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胡卫平教授的全程指导下,构建了可视化呈现核心概念与学科内容联系的知识图谱,为师生理解科学知识结构和开展深度综合学习提供核心认知工具;构建了由“基于核心概念的单元教学”与“跨学科探究实践活动”构成的双轨综合化课程体系,探索了多学科融合与跨学科实践相结合的思维型科学探究实践模式;建立了“行政推动—专业引领—校本实施”三位一体的组织保障机制、纵向贯通(市—区县—校)与横向融合(分科与综合并行)的教学研究机制,以及“校外资源进校”与“科普基地课程共建”资源整合机制。
据了解,济南市在已实现中小学校科学教师、科学副校长、科技辅导员“三个100%全覆盖”的基础上,于2025年新增专项资金,启动骨干科学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力争为每所学校至少培养一名理念先进、方法科学的科学教师,辐射带动更多专兼职教师成长。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只有教师先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实践,学生才能在更灵动、更真实的课堂中收获成长,从而有效激发科学兴趣、培养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为科技后备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济南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纮说。
通讯员:高婕
编辑:石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