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个事儿,医保门诊搞了个新套路——按人头付费。说白了就是把全年门诊医保报销的钱打包给医院,超了医院自己赔,省了医院赚。这事儿看着简单,其实跟咱们每回看病拿药都挂钩。
![]()
前阵子我妈小区的王阿姨就撞上了。她有高血压,常年在社区医院拿硝苯地平,以前一次能开一个月的量。上周去,医生只给开两周的,还含糊说“最近额度紧,先开这些试试”。王阿姨纳闷,后来听病友嘀咕才知道,社区医院今年的门诊医保钱快花完了,医生怕超支,不敢多开。你说这事儿,本来是常规吃药,结果得跑两趟医院,多折腾啊。
还有我同事李叔,糖尿病好几年了,一直用进口胰岛素。前阵子去三甲医院复诊,医生突然建议换国产集采的,说“这个效果也不差,还省医保钱”。李叔不想换,医生就摊牌:“要是坚持用进口的,医保报不了多少,可能得自己掏全款。”李叔没办法,只好换了。结果用了一周血糖忽高忽低,再去找医生,对方说“要不你去外面药店买?但医保不报哈”。本来用得好好的药,说换就换,换了还不舒服,最后得自己掏钱外购,这体验能好吗?
其实这改革初衷是想控过度医疗,比如少开没必要的检查。但说到底,医院也是要过日子的,额度就那么多,超了就得自己扛,肯定会想各种办法省。咱们普通人呢,要是有慢性病需长期吃药,或者得用点贵药,就得留个心眼。比如年底的时候,医院额度可能更紧张,看病拿药最好提前问问情况。要是只靠医保,遇到这种情况可能真扛不住,不如早点配个商保,尤其是能报外购药的那种,至少心里踏实点。
对了,要是你病情比较复杂,年底去看病,医生可能会说“先观察观察”,推迟一些检查——其实就是怕超支。这种时候,咱们得主动跟医生沟通,别耽误了治疗。
说白了,这个改革就是把钱袋子扔给医院自己管。对咱们来说,以后看病拿药得更“机灵”点:多问几句医生为啥这么开,提前规划好用药时间,别等额度用完了才着急。毕竟身体是自己的,可不能因为医保额度的事儿受委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