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9日讯失能人员的长期照护是很多家庭面临的难题。“十四五”期间,山东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家庭照护难题的关键举措,努力让这项制度温暖更多家庭。
第一,制度覆盖更广了,更多的家庭被纳入保障范围。以前,长期护理保险主要覆盖职工群体。为了惠及更多居民,“十四五”期间,加速推进制度扩面,全省参保人数从“十四五”初的3400多万人,增加到现在的超过5600万人,增长超过了60%。一张覆盖城乡的长期护理保障网正在越织越密,越来越多的家庭背后都有了一份坚实的依靠。
第二,保障力度更大了,切实减轻了家庭负担。制度好不好,关键看群众获得感。根据失能等级和服务方式,提供差异化的待遇支付,全省平均报销比例稳定在80%左右,并且不设起付线。比如,在泰安市,有享受过待遇的职工家庭算过一笔账,政策范围内的护理费用个人每月只需承担10%,家庭经济负担明显缓解。目前,全省累计已有超过70万人享受到了待遇。同时,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异地待遇支付,解决了跨区域居住失能人员的护理报销难题。
第三,服务质量更优了,在身边就能找到专业照护。为了让失能人员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服务,大力培育发展定点护理机构。目前,全省定点机构超过3000家,服务人员近9万人,相比2021年都有显著增长。同时特别关注农村和偏远地区,支持各市通过整合闲置的村卫生室、幸福院等资源,打造“集中照护”点或“幸福驿站”,让村民不用出远门就能获得专业照护。服务内容也更加贴心,不仅包括必要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还会对家属进行技能培训。威海等市通过优化评估流程,让群众可以“随时申请,次月评估”,大大缩短了等待时间。
第四,基金运行更稳了,扎实守好群众的“照护钱”。统一使用国家失能等级评估标准,确保公平公正。同时,运用刷脸验证、电子围栏等智能监管手段,对服务行为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每一分基金都用在刀刃上,守护好这项制度的生命线。
闪电新闻记者 刘洋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