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张泰来
又一起高校学术不端事件引发关注。
11月18日,江苏科技大学针对网传郭某学术造假发布情况通报称,经调查取证,认定郭某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学校已经解除了与郭某的聘用协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目前案件正在侦办过程中。
郭某的学术不端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他自称高考状元,有多国留学经历,著作、成果、荣誉等身,堪称学术大咖。但经查证,他所谓1994年陕西省高考状元、曾任三一集团欧洲公司总工程师,发表SCI论文提出“孪晶界密度与强度非线性关联”理论,被国际同行称为“郭氏模型”,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等,明显与事实不符,涉嫌造假。
陕西省1994年理科状元,姓楚而不姓郭。三一集团确实有名叫郭某的员工,但并非工程师。在对应期刊以“纳米孪晶”为关键词搜索出的20余篇论文中,没有一篇的作者姓郭。至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者中虽然有人名叫“郭某”,但跟郭某并非同一人。
近年来,高校学术不端事件一再上演。此前曝光的案例中,涉及的多是抄袭、不当署名、数据造假等。此次,郭某不仅学术成果造假,而且其求学经历、获奖情况,相关荣誉等也存在造假行为,可谓“一身假”。以至于,江苏科技大学在通报中,对其做出“严重学术不端”的定性。
让人想不到的是,“一身假”的郭某竟然屡屡蒙混过关,甚至成了大学的首席科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着实是极大的讽刺。这让那些坐冷板凳坚持科研的学者,情何以堪?让被郭某指导的学生,情何以堪?
该事件严重败坏学术风气,影响极其恶劣,必须严肃处理。
郭某如此汲汲于通过造假包装自己,并非只图虚名,更多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目前,公安机关已经介入案件办理。在查处郭某学术不端行为的同时,还应积极追缴其非法所得。同时查一查,郭某是否存在伪造公文、侵占科研经费等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该追究刑事责任的坚决追究刑事责任。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们的学术评价机制还存在指标僵化、单一等问题,对于科研人员、科研单位的考核,更多的是看“帽子”、看奖项、看项目。科研人员把发表论文当作核心目标,部分人为发论文、出成果,甚至不惜造假;科研单位也热衷于招聘“知名”专家、学者,对其真实的科研水平,反倒不那么在意。这也是高校学术不端事件一再发生的重要原因所在。
具体到此次事件,郭某的骗术并不高明,甚至可以说是拙劣,无非是将所有与其同名同姓之人的成果堆积拼凑。像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这样的奖项,颁奖日期并不十分遥远,工作人员只要认真核查,肯定能够找到相关信息。只是,用人单位或许是因为“求贤若渴”,太想招聘名家装点门面,有意无意忽略了此“贤”有假的可能性,未能在材料审核阶段及时发现问题。高薪纳贤却让骗子进了门,这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