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扔下重磅威胁,宣称若尼日利亚不制止“基督徒被屠杀”,美国将“火力全开”动武,并已下令“战争部”备战,其国防部长随即附和响应。
这番强硬表态引发全球震动,尼日利亚政府迅速反击,称美方言论严重失实,该国始终致力于保护所有宗教群体。
![]()
作为非洲人口第一大国和最大产油国,尼日利亚确实深陷暴力泥潭,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就有至少4722人遭绑架,中部农牧民冲突与北部极端组织袭击交替上演。
但特朗普看似“正义”的军事恫吓,真的能终结尼日利亚的暴力吗?
![]()
伊斯兰恐怖分子迫害基督徒
特朗普将尼日利亚暴力简化为“伊斯兰恐怖分子迫害基督徒”的叙事,其实是对真相的严重扭曲。
尼日利亚基督徒与穆斯林人口各占一半,调查显示在极端组织“博科圣地”及分支活跃的北部地区,穆斯林民众才是恐怖袭击的主要受害者。
2025年7月卡齐纳州穆斯林村庄遭武装袭击,150人遇难,美国非政府组织统计也显示,近两千起平民袭击中,专门针对基督徒的仅50起。
![]()
更核心的矛盾在于资源争夺,气候变化导致土地锐减,信奉伊斯兰教的富拉尼牧民与基督教农民的冲突愈演愈烈,2025年4月贝努埃州的冲突就造成56人死亡,这类冲突的危害已经远超极端组织。
尼日利亚的暴力是宗教、资源、环境交织的复合型危机,而非简单的宗教迫害。
![]()
既然宗教叙事站不住脚,特朗普为何执意要对尼日利亚动武?
特朗普的强硬姿态,本质是多重政治与利益算计的结果,对内他试图通过“保护全球基督徒”的口号,巩固基督教福音派选民基础,为中期选举造势,这与美国国会保守派推动《尼日利亚宗教自由问责法案》形成呼应。
对外美国在萨赫勒地区撤军后影响力衰退,急需在西非寻找新支点,对尼日利亚施压实则“杀鸡儆猴”,彰显霸权。
![]()
关键是资源诉求,尼日利亚作为美国重要油气供应国,每年出口额达100-120亿美元,还拥有稀缺的锂矿资源,特朗普的威胁暗藏经济掠夺意图。
此外尼日利亚曾拒绝美国接收非法移民的要求,此次发难也不乏报复意味。
比夫拉分离主义势力多年来耗资百万美元在华盛顿游说,将分离诉求包装成“拯救基督徒”,也为特朗普的干预提供了舆论助力。
![]()
退一步说特朗普真的发动军事打击,就能达到目的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尼日利亚拥有16万兵力和相对完整的国防体系,其军队70%的武器来自中国,从VT-4坦克到JF-17战机形成立体战力,足以让入侵者付出惨重代价。
历史早已证明,美军在利比亚、伊拉克的干预只会导致局势失控,尼日利亚城镇密集、族群交错,空袭极易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反而为极端组织招募提供口实。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政府一边威胁动武,一边却在2025年初冻结尼日利亚人道援助,导致130万儿童面临饥饿死亡风险,救援项目的中断让极端组织有机可乘。
国际社会也普遍反对单边干预,非盟、西共体明确表态维护尼日利亚主权,美国国内也有议员批评此举鲁莽。
![]()
军事手段既不现实也不可行,那真正能制止暴力的钥匙究竟在何处?
真正的解决方案,始于抛弃霸权思维与军事幻想,美国需首先恢复对尼日利亚的人道援助,重启营养救助等民生项目,解决130万儿童的生存危机,从根源上削弱极端组织的生存土壤。
其次要摒弃“武器优先”的旧思路,转向“制度赋能”,协助尼日利亚完善国防治理与问责机制,而非出售更多武器。
对于农牧民冲突这一核心矛盾,国际社会应协助建立土地资源协调机制,引入气候适应技术,重建族群和解平台。
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尼日利亚主权,通过多边合作提供情报支持与反恐培训,而非单边施压。
![]()
特朗普政府若真有意解决问题,就该停止将人道危机政治化,与尼日利亚政府平等对话,而非动辄以“战争部”备战相威胁。
尼日利亚的暴力困境,从来不是军事干预能破解的,唯有放下霸权算计,聚焦民生改善、制度建设与族群和解,通过真诚的国际合作化解根源性矛盾,才能真正守护当地民众的安全。
尊重国家主权、摒弃双重标准,才是制止暴力的正道,也终将为地区带来持久和平。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