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11月19日电 (记者李平、实习生李瞿黎)11月19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四川省司法厅二级巡视员蒋兴清就“‘十四五’期间四川省调解工作方面有哪些举措”答记者问。
蒋兴清表示,“十四五”期间,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密结合四川实际,不断创新新时代调解工作,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四川、法治四川作出积极贡献。
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夯基固本,建强人民调解组织队伍。从场所设立、队伍配备、制度执行、工作保障等方面着手,全面加强以村(社区)调解组织为重点的规范化建设,将人民调解延伸到家门口,服务到群众身边。持续健全调解员选聘机制,大力发展专职人民调解员,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人民调解员教育培训,推动人民调解员队伍整体结构不断优化、法治素养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有4.09万个人民调解委员会,选聘人民调解员19.85万人,专职人民调解员从2020年的7465人增长到2024年的22948人,实现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健身”与“瘦身”有机统一。
二是防调结合,推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坚持“一年一主题,年年有行动”,紧扣形势变化,部署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坚持“社会生活变迁到哪里,矛盾纠纷延伸到哪里,调解阵地就拓展到哪里”,牢牢守住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传统领域,主动跟进知识产权、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领域,筑牢“第一道防线”。“十四五”以来,全省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262.2万次,调解矛盾纠纷190.4万件,成功化解188.2万件,预防矛盾纠纷32.1万件,超过80%的人民调解案件在乡、村两级得到就地妥善处置,有效推动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三是联动融合,创新多元解纷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调解工作制度,着力加强行政调解,稳妥推进商事调解,不断健全诉调、警调、访调、检调对接机制,持续深化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各类调解衔接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以“调解+”和“+调解”为总体思路,对内充分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法律明白人”、村(居)法律顾问等法律服务资源,对外加强与法院、公安、工会、妇联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主动融入以综治中心为枢纽的多元解纷体系,积极推动人民调解组织、行业专业调解组织、品牌个人调解室等入驻县乡综治中心。目前,全省在法院、公安、信访等部门设立调解组织2200余个,“十四五”时期接受委托移送案件24万件,大量矛盾纠纷通过衔接联动机制及时就地化解。
下一步,将立足司法行政职能,坚持“预防在前、调解优先、依法调解、实质调解”,持续在调解组织建设、人才队伍优化、制度机制创新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发挥调解作用,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