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范芮菱
调解工作是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式。11月14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上,四川省司法厅二级巡视员蒋兴清介绍,“十四五”以来,全省司法行政系统通过建设调解组织、优化人才队伍、创新制度机制等举措,不断创新新时代调解工作,全省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262.2万次,超过80%的人民调解案件在乡、村两级得到就地妥善处置。
遇到烦心的矛盾纠纷怎么办?如今在四川,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可以在“家门口”找到调解组织。近年来,四川从场所设立、队伍配备、制度执行、工作保障等方面着手,全面加强以村(社区)调解组织为重点的规范化建设,将人民调解延伸到家门口,服务到群众身边。同时持续健全调解员选聘机制,优化队伍整体结构、提升法治素养。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有4.09万个人民调解委员会,选聘人民调解员19.85万人,专职人民调解员从2020年的7465人增长到2024年的22948人。
矛盾纠纷如何实现“源头治理”?简单来说,就是坚持“调解上门”,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四川紧扣形势变化,全面部署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推动调解工作不仅深入婚姻家庭、邻里纠纷这些“家长里短”,也主动切入知识产权、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领域。“十四五”以来,全省各级人民调解组织累计调解矛盾纠纷190.4万件,成功化解188.2万件,有效预防矛盾纠纷32.1万件。
单靠“一股力量”可不够,四川创新打出了一套多元解纷的“组合拳”。对内,汇聚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法律明白人”、村(居)法律顾问等专业力量,形成解纷合力;对外,则与法院、公安、工会、妇联等部门紧密协作,积极推动人民调解组织、行业专业调解组织、品牌个人调解室等入驻县乡综治中心。目前,全省在法院、公安、信访等部门设立调解组织2200余个,“十四五”时期接受委托移送案件24万件,大量矛盾纠纷通过衔接联动机制及时就地化解。
(四川在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