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在铜陵市郊区,慈善已从单一帮扶升华为覆盖城乡的温暖实践。从75个村(居)“救急难”互助社全覆盖,到“善行郊区 爱暖千家”活动温暖2000余户家庭;从政府精准救助到慈善有效衔接,郊区正用多元协同的慈善生态,书写“民有所呼、善有所应”的民生答卷。
![]()
郊区慈善志愿者为农村老人免费上门修农机。郊区民政局供图
体系筑基,织就全域覆盖的救助网络
“没想到救助来得这么快!”日前,郊区一名突发重病的低保户,通过村级“救急难”互助社,仅3个工作日就收到帮扶资金,解了燃眉之急。
高效响应的背后,是郊区扎实的制度根基。2022年12月,该区率先出台文件推广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成为全市首个实现慈善互助组织全域覆盖的县区。
为保障长效运行,郊区创新建立“财政+集体+社会”多元筹资模式,累计投入资金约235万元,形成稳定的“爱心蓄水池”。该区还联动公益基金会实施“精达悦民”救助项目,连续7年投入百万元,精准帮扶630人次,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精准高效”的慈善新格局。
品牌赋能,激活全民参与的慈善基因
“用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的米面油,吃着格外香!”志愿者王阿姨笑着说。作为郊区慈善品牌的重要载体,“慈善超市”通过积分兑换机制,已为超100人次志愿者提供回馈,让“德者有得”深入人心。
品牌效应推动慈善从“阶段性开展”走向“常态化深耕”。每年“慈善一日捐”持续汇聚爱心;“慈善情暖万家”行动连续多年为数百群众送去节日关怀;“慈善助学”项目十年来已助力151名困境儿童,2025年又帮助42名困难学子圆梦大学。
多面融合,彰显慈善赋能的基层价值
在安铜办等乡镇,社区慈善基金设立规模超20万元,通过“群众点单、基金买单”模式,精准解决群众“微心愿”。如今,郊区正积极申报省级社区慈善示范点,推动慈善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首届“慈善・社区公益”项目创投活动孵化出一批接地气的民生项目,全区社会组织年开展帮扶活动超百场,服务群众上万人次。
从制度创新到品牌深耕,从个体参与到全民共建,郊区正以慈善为笔,书写基层治理的温暖篇章。郊区民政局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织密慈善保障网,让每一份爱心精准滴灌,让慈善成为郊区最鲜明的民生底色。”(路璐 钱玉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