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下午,锦江区狮子山街道菱窠社区内暖意融融,“大慈益锦·以劼人之心,行市井之善”劼人慈善文化主题展(第二期)在劼人爱国主题公园圆满落幕。本次活动作为“大慈益锦·劼人市井善邻坊”品牌项目的深化实践,通过文化展览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李劼人先生的慈善精神在当代社区焕发新的生命力。
![]()
本次活动由“福彩公益金・中国福利彩票”提供资金支持,在成都市社会组织和慈善福利服务中心、锦江区民政局、锦江区慈善会、狮子山街道办事处指导下,由菱窠社区居委会主办,成都市光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活动更获得了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四川福宝美术馆、成都溪水旁绘本馆等爱心单位及众多艺术家的倾力支持,展现出文化机构与社区慈善的深度融合。
![]()
文慈交汇:艺术创作激活慈善基因
本次主题展的最大亮点在于实现了“文慈交汇”的创新突破。展览核心区精心设置了三大板块:“墨宝传善”展出来自社区居民和专业书法家创作的劼人慈善金句作品,笔墨间流淌着对慈善精神的当代诠释;“丹青绘爱”汇集了多幅以社区温暖瞬间为主题的绘画作品,用色彩讲述市井生活中的善行故事;“善行故事”则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平凡邻里间不平凡的互助事迹。
![]()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现场为捐赠艺术作品的单位和个人颁发了慈善捐赠荣誉证书。书法作品捐赠者钟德佑在线上发言中动情地表示:“李劼人先生说‘愿做一个有益于人民大众的肥料和踏脚石’,这句话深深激励着我。今天通过书法创作参与这场慈善活动,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文化传承与慈善实践相结合的力量。”
![]()
![]()
![]()
体验赋能:非遗手艺传递慈善温度
在互动体验区,三大体验项目让居民在动手中感悟慈善真谛。“巧手拓善”环节,居民通过非遗拓印技艺,将“善”字和“菱窠”相关慈善主题图案烙印在团扇上,让传统技艺成为传播善文化的载体;在“漂漆书情”体验中,参与者亲手制作独一无二的劼人金句书签,在流光溢彩间感受慈善之美;而“袋爱回家”活动则让居民将爱心绘制在定制帆布袋上,把温暖的慈善记忆带回家中。
现场居民王女士带着孩子体验了漂漆书签制作后感慨:“这样的活动既让孩子了解了传统文化,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慈善意识,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
![]()

多元参与:共建市井慈善新生态
本次活动充分展现了“市井慈善”的包容性与创新性。现场设置的社区公益慈善知识普及区,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学习。这种“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承”的慈善模式,让慈善行为自然而然地融入市井生活,构建了“人人可慈善、处处有温暖”的社区氛围。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带队老师表示:“作为教师,我们很高兴能通过艺术创作参与社区慈善建设。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更让我们体会到艺术服务社会、文化赋能慈善的真正价值。”
![]()

大慈益锦:打造慈善社区建设新范式
本次主题展是“大慈益锦·劼人市井善邻坊”项目的重要实践,旨在通过深度挖掘李劼人文化IP价值,探索“文化赋能+市井慈善”的社区治理新路径。项目启动以来,已成功培育出“菱有爱·善立方”慈善品牌,形成了文化展示、非遗体验、慈善实践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
菱窠社区以历史文化名人精神为引领,创新性地将文化传承与慈善实践相结合,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慈善社区建设样本,为全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
随着第二期主题展的圆满落幕,菱窠社区的市井慈善实践已进入新的阶段。未来,社区将在锦江区“大慈益锦”品牌下,深化“菱有爱·善立方”慈善品牌建设,让李劼人的慈善精神在新时代的社区治理中持续发光发热,为成都建设“慈善之城”贡献更多的基层智慧和实践经验。
编辑丨李丁丽莉
责编 | 李玥林
审核丨彭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