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联合国安理会发生了一件备受瞩目的事——关于加沙地带停火与重建的决议,在15个成员国里,罕见地以“零反对”的表决结果获得通过。不过有意思的是,中俄两国并未投赞成票,而是选择了弃权。如此一来,真正投赞成票的只有13个国家。这就引出了两个问题:中俄为何投弃权票?美国推动此决议,背后究竟有何企图?
![]()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中俄为何“既不反对也不赞成”?这其实是中俄的一次精准考量。中国投弃权票,并非是支持这个决议,而是觉得还没到必须使用“一票否决”的程度。中国的立场十分清晰:支持立即停火是坚守人道主义底线,不能因为对决议草案存在不满,就让加沙民众失去这最后的希望,但这绝不意味着要全盘接受美国的方案。
中方代表直截了当地指出了决议存在的“先天缺陷”:美方在决议中提出要组建的“加沙和平委员会”,其权力范围界定模糊,未来极有可能沦为少数国家操控的工具。决议中关于国际部队的授权规定得含糊不清,部队进入加沙后听谁的指挥、能开展哪些行动,都存在隐患。最为关键的是,美国提出的这份决议对巴勒斯坦建国问题态度含糊。
![]()
所以,中国的弃权,是一种高度负责的选择:既为加沙的紧急情况开了绿灯,但绝不为一个模糊不清的方案承担责任。俄罗斯投弃权的逻辑也类似,核心是对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缺乏信任,但同样不想独自背负“阻碍停火”的骂名。因此,中俄的弃权,并非是默许,更像是一种“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加沙局势紧急,所以先让你通过,但存在的问题我们都铭记在心。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美国真的是为了中东的和平吗?先看看决议的内容,主要包含三大方面:一是要成立“加沙和平委员会”,协助巴勒斯坦权力机构重新接管加沙地区;二是要派遣联合国维和部队,负责维持当地秩序、保障边境安全、保护平民安全、协助开展人道救援工作;三是为了推动国际出资重建加沙,目标是在2027年底前实现加沙地区的稳定。这些内容听起来冠冕堂皇,但仔细分析其具体内容和出台时机,美国的战略意图便显露无遗。
![]()
首先,这份决议本质上是美式方案的“国际包装”。其核心框架源自特朗普的“20点计划”,美国真正的目的是借助安理会这块“金字招牌”,为其偏袒以色列的中东战略披上合法的外衣。一旦决议通过,美国在加沙未来规划中的主导权就得到了“官方认可”。
其次,那个权限界定不明的“和平委员会”和指挥体系模糊的“国际部队”,恰恰为美国及其盟友在加沙问题上“灵活行事”提供了最大空间。完全有理由怀疑,这是美国特意留下的“后门”,它使得美国能够以“执行决议”为借口,在未来深度介入加沙的治理,一方面挤压哈马斯、伊朗等对手的战略空间,另一方面拉拢中东地区的盟友。所以,特朗普才会在决议通过后,向全世界高调宣布庆祝此事。所以,与其说这是一次人道主义的胜利,不如说是美国推进其中东地缘战略的重要一步,美国人要的不是中东的和平,只是想提升自己在中东地区的话语权。
那么问题又来了,决议通过后,加沙就能迎来和平吗?答案恐怕不容乐观。因为这份决议或许能带来短暂的停火,但并未解决根本矛盾:加沙最终由谁来治理?巴勒斯坦人的建国权利何时能够实现?只要这些核心问题得不到解决,冲突的根源就依然存在。这份决议,充其量只是一剂麻醉药,等药效过去,痛苦又会卷土重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