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社区里发生了一件让人揪心的事儿。75岁的张大爷,平时身体还算硬朗,就是有点高血压,一直靠吃药控制着。那天寒潮来袭,气温骤降,张大爷觉得身上有点脏,想着洗个热水澡能暖和又舒服,就自己进了浴室。
浴室里热气腾腾,张大爷哼着小曲,尽情享受着热水冲刷身体的惬意。可洗着洗着,他突然感觉头晕目眩,眼前发黑,身体不受控制地摇晃起来,紧接着“扑通”一声摔倒在地。家人听到动静,急忙冲进浴室,只见张大爷脸色苍白,意识有些模糊。大家慌了神,赶紧拨打120,把张大爷送到了医院。
经过医生检查,张大爷是因为在寒冷的天气里长时间洗澡,浴室温度高、湿度大,导致血管扩张,血压骤降,引发了脑供血不足,才摔倒受伤的。这件事给张大爷一家敲响了警钟,也让社区里的老人们都开始关注起冬季洗澡的安全问题。那么,老人冬天多久洗一次澡最好呢?冬季洗澡又要注意哪些要点呢?
![]()
一、老人冬天多久洗一次澡最好?
冬季气候寒冷干燥,人体皮肤分泌的油脂减少,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老人身体机能下降,皮肤更为敏感脆弱,洗澡频率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一般来说,如果老人居住环境温暖、活动量较大、容易出汗,每隔2 - 3天洗一次澡比较合适。这样既能保持身体清洁,又能避免过度清洁破坏皮肤的油脂层,导致皮肤干燥、瘙痒。
要是老人居住环境较冷、活动量少、出汗不多,每周洗1 - 2次澡即可。不过,这并非绝对标准,还需结合老人自身皮肤状况来调整。比如,患有皮肤疾病的老人,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洗澡频率。有些老人患有湿疹,皮肤比较敏感,医生会建议他们减少洗澡次数,避免刺激皮肤。
二、老人冬季洗澡,务必做好这4点
1. 洗澡前:充分预热,防意外
冬季室内外温差大,老人从寒冷的环境突然进入温暖的浴室,血管会迅速收缩和扩张,容易引发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甚至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洗澡前一定要做好预热工作。
提前15 - 30分钟打开浴霸或取暖器,让浴室温度升高至25℃左右。可以在浴室里放一个温度计,方便随时查看温度。同时,老人可以在客厅或卧室先活动一下身体,搓搓手、跺跺脚,让身体微微发热,再进入浴室。此外,洗澡前喝一杯温水,补充身体水分,防止洗澡过程中因出汗导致脱水。但不要喝太多,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
2. 洗澡时:水温适宜,时间把控
老人皮肤对温度的敏感度降低,对水温的调节能力也较弱,水温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带来健康风险。水温过高会使皮肤表面的油脂过度流失,加重皮肤干燥,还可能刺激皮肤,引发瘙痒。而且,过高的水温会导致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流向皮肤,使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容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水温过低则会使老人受凉感冒,引发关节疼痛等问题。
建议老人洗澡水温控制在38 - 40℃为宜,这个温度接近人体体温,既能让老人感到舒适,又不会对皮肤和身体造成过大刺激。可以用手腕或手肘内侧试一下水温,感觉温热但不烫手就可以。同时,洗澡时间也不宜过长,尽量控制在15分钟以内。
长时间洗澡会使浴室内的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老人容易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而且,长时间浸泡在热水中,皮肤的屏障功能会进一步受损,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
3. 选对洗护用品,呵护皮肤
老人的皮肤较为干燥、脆弱,选择合适的洗护用品至关重要。应避免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或沐浴露,因为这类产品会破坏皮肤的酸碱平衡,使皮肤更加干燥。可以选择温和、保湿型的沐浴露,最好含有天然植物成分,如芦荟、甘油等,这些成分具有滋润皮肤、缓解干燥的作用。
洗澡后,要及时涂抹身体乳,锁住皮肤水分,防止皮肤干燥起皮。身体乳的选择也应以温和、保湿为主,避免使用含有酒精、香料等刺激性成分的产品。涂抹身体乳时,要轻轻按摩,促进皮肤吸收。
4. 防滑防摔,保障安全
浴室地面湿滑,是老人摔倒的高发场所。老人身体平衡能力下降,一旦摔倒,很容易造成骨折等严重后果。因此,做好防滑措施至关重要。
可以在浴室地面铺设防滑垫,选择吸水性强、摩擦力大的防滑垫,如硅胶防滑垫。同时,在浴室安装扶手,方便老人在进出浴缸、站立或转身时抓扶,增加身体的稳定性。
此外,老人洗澡时最好穿防滑拖鞋,避免穿拖鞋底光滑的鞋子。如果老人行动不便,洗澡时最好有家人在旁陪同,以便在老人发生意外时能及时提供帮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