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我们将党小组建在治污一线,成立治气、治水、治土和纪检监察4个特色党小组,推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通过党建和业务两手抓,抚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连续6年县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省第一,连续7年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江西抚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钱平介绍创党建品牌带来的成效时说。
近日,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召开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党建工作座谈会暨“党建红生态绿”品牌建设推进会,在公布的2025年“党建红生态绿色”品牌“十佳案例”中,就有抚州市机关党委报送的《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 书写美丽抚州新画卷》案例。
近年来,江西省生态环境系统以“党建红生态绿”品牌创建为总抓手,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优势,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为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注入强劲红色动能,让绿色成为江西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品牌引领强根基 党建业务深融合
2024年10月,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党建红生态绿”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方案》,正式启动品牌建设,标志着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迈入系统化、规范化新阶段。
“品牌创建聚焦‘政治优、思想优、工作优、服务优、队伍优’核心标准,着力发挥党组(党委)全面领导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党建服务中心工作的新路径。”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叶青华告诉记者。
自品牌创建以来,江西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各级党组织以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不断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
“品牌创建过程中,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实践案例不断涌现。”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机关党委一级主任科员范炜说。
2024年12月,首批15个优秀案例脱颖而出;2025年11月,第二批“十佳案例”和17个优秀案例新鲜出炉,覆盖生态保护监管、环境执法、规划研究、社区治理等领域。
“发挥全处都是党员的优势,实施支部党员干部坚持生态保护监管‘四个一线’工作法,即示范创建一线帮扶、生态保护红线图斑问题一线核查、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问题一线督导、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一线开展,抓实生态保护监管的基础。”江西省生态环境厅生态处党支部书记、处长江剑平说。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生态处党支部的《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全面助推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赣西专员办党支部的《“引”字当头“融”中发力“促”上见效》等案例获评省直机关2025年党建创新优秀案例,为全系统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宜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党支部实行支队长兼任支部书记、班子成员兼任支部委员、中层干部兼任党小组长,进一步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党组织体系,先后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全国生态环境信访工作表现突出集体”“监督帮扶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全国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等称号。
从赣江之滨到鄱阳湖畔,从工业园区到乡村社区,江西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努力将党建工作贯穿生态环境保护全过程,形成了“党建引领方向、业务检验成效”的良性互动格局。
多维发力显成效 生态保护结硕果
“我们始终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冲锋在鄱阳湖湖区水环境监管的第一线。”南昌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宏文说。
南昌市生态环境局机关第一党支部聚焦鄱阳湖南昌湖区生态环境改善,组建党员先锋队开展“地毯式”巡查监测,推动湖区总磷浓度实现“三连降”,2024年较2021年降幅达20%,持续向好的水环境为鄱阳湖区生态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党建红生态绿”品牌引领下,江西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聚焦主责主业,创新工作方法,在政治引领、理论武装、服务发展、为民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江西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创新学习载体,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我们支部有党员15名,党员人数占全所总人数超七成,均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3人。我们通过‘微党课’与业务学习结合,推动党性修养和业务素质‘双提升’。”江西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规划院环境规划与政策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刘慧丽介绍说。
这个所支撑起草完成《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江西建设的实施意见》,并由江西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起草完成江西省“美丽细胞”建设系列指南,推动江西成为全国首个系统发布美丽细胞建设指南的省份,助力推选出首批150个江西“美丽细胞”建设优秀案例。创新党建引领与美丽建设融合,为地方提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细胞等帮扶。
与此同时,江西省生态环境系统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深入推进为民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用心用情守护群众生态环境权益。
新余市生态环境局推动“党员夜巡保安宁”,吉安市生态环境局开展“四访四促”“入户听诉”活动,上饶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民生实事办理现场交流会,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赣东专员办党支部聚焦群众饮水安全,对上饶市经开区、广信区茶亭镇饮用水源地进行重点督导,推动解决1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创新机制促长效 砥砺奋进再出发
“‘党建红生态绿’品牌创建的实践,不仅推动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更探索出一套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大家争先创优的积极性更高了、氛围更浓了。”叶青华表示。
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必须找准结合点和发力点。江西各地生态环境部门通过党建融入项目攻坚、执法监管、企业帮扶等模式,将党建工作融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业务。
新干生态环境局构建“党建铸魂、科技赋能、执法为民”三位一体格局,率先探索“电力大数据+环境监管”模式,监管效率提升3倍以上;安福生态环境局推行“局队站合一”运行机制,实现党建、行政业务与监管执法有机融合,环境信访件降幅近76%。
这些实践表明,只有推动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才能激发最大工作效能。
江西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还以品牌创建为契机,通过强化思想淬炼、业务锻炼、实践磨炼,党员干部的履职能力不断提升,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中坚力量。
奉新生态环境局开设“青年学堂”和“环保大讲堂”,通过“体检—会诊—开方”三步法培育年轻干部,2名年轻干部获生态环境部表扬;省生态环境厅气候处党支部构建“思想铸魂、组织强基、行动赋能”三维融合模式,组建“头雁队”“攻坚骨干组”“创新活力组”,推动绿色低碳改革取得新突破。
品牌创建非一日之功,需要制度保障常态化推进。江西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建立健全品牌评选、考核激励、示范推广等机制,通过定期评选优秀案例、开展经验交流、强化督导检查,推动品牌建设持续深化。
同时,江西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南昌市麦园垃圾填埋厂异味扰民问题由来已久,中央生态环境督察期间群体重复举报600多件,赣北专员办全体党员为了探寻“异味源”,顶住压力,督促南昌市有关部门加大投入,加速整治,如今麦园垃圾处理场已变身为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九江市生态环境局机关第一党支部建立“问题清单、进展清单、成效清单”和帮扶台账,持续深化企业帮扶,连续3年获评企业帮扶先进单位。
今后,江西省生态环境系统将继续深化“党建红生态绿”品牌创建,持续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新方法,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让党建红更加鲜艳、生态绿更加浓郁,在赣鄱大地上续写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