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
↑游客在峰峰矿区义井镇万亩秀林游览秋景。 李栋 摄
![]()
↑医护人员指导老年人做帕金森保健操。
![]()
↑峰峰矿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置综合受理窗口,实现“进一扇门、到一个窗、办所有事”。
![]()
峰峰矿区大型磁州窑山体浮雕。
![]()
↓工人在河北正云实业有限公司直播设备生产线上忙碌。
![]()
![]()
入围全国“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的峰峰矿区0号旅游路。
![]()
峰峰矿区滏阳河畔成群的白鹭飞舞。
张薇 时孝华
秋末冬初的滏阳河畔,层林尽染、鸥鹭翩跹;产业园区里,项目建设热火朝天;政务大厅内,群众办事高效便捷;校园中书声琅琅,社区里暖意融融……“十四五”以来,峰峰矿区锚定高质量发展,在经济提质、生态焕新、民生改善的赛道上加速奔跑,用实打实的成效绘就了一幅宜居宜业的幸福画卷。
经济提质增效 发展动能持续强劲
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根基,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十四五”期间,峰峰矿区坚持招商引资与科技创新双向发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硬核动力。
在峰峰经济开发区的邯郸二宁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浇注、制坯、转移、压铸等工序有条不紊,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端板陆续下线。“汽车轻量化是提升续航的关键,我们攻克高固相半固态压铸、高压真空压铸等核心技术,生产的零部件实现轻量化、高强度、低能耗,成为多家新能源车企的供应商。”公司董事长陈有堂介绍,企业现有6条专业生产线,年产能达260余万件,为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提供优质轻量化解决方案。
这样的优质项目落地生根,正是峰峰矿区招商引资的生动缩影。“十四五”期间,该区成功引进畅通装备制造、电子雷管芯片等156个优质项目,华能、国化新能源等3家央企三级子公司相继落户,为产业升级筑牢根基。
招商引资蹄疾步稳,科技创新多点突破,为产业赋能添势。峰峰矿区不断完善创新生态,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67家,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院士工作站等18个创新平台协同发力,形成“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让科技成果在这里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峰峰矿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制定出台《峰峰矿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方案》《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十七条措施》等文件,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在政务大厅开设34个“一件事”专窗,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集成式服务,建立区级领导及部门包联企业机制,全面落实关心关爱企业家八条措施、“7+N”企业流动服务团、与企业家面对面解难题、第三方营商环境调查等各项措施,为各类经营主体排忧解难、做好服务,推出营商环境“码上督”智慧监管平台,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让经营主体获得感满满。
生态蝶变升级 宜居底色愈发鲜亮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峰峰矿区始终坚守生态底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作为曾经的资源型城区,峰峰一度面临“产业结构偏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困境。“十四五”期间,该区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责任担当,向污染宣战、向绿色转型,实现了生态环境从“浊”到“清”、从“修复”到“提质”的华丽蝶变。
“以前雾霾天特别多,出门得戴口罩,窗户都不敢开。现在蓝天白云成了常态,周末带着家人去响堂山、龙洞珠泉逛逛,呼吸新鲜空气,别提多舒服了!”家住峰峰矿区彭城镇的居民刘建梅的感慨,道出了峰峰矿区生态环境的变迁。这份变迁的背后,是矿区铁腕治污的坚定决心。
聚焦大气、水、土壤等重点领域,峰峰矿区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关停淘汰砖瓦窑、3家洗煤厂、15座独立石灰竖窑、2台75蒸吨燃煤锅炉,完成5台燃气锅炉替代;推动华信特钢、邯峰电厂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清洁能源替代等措施,成功创建环保绩效A级企业,实现“增产不增污”。
铁腕治污换来了空气质量的持续向好。2024年,峰峰矿区年度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469,较2020年下降28.38%;PM2.5浓度为44.4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23.45%;优良天数达241天,较2020年增加44天。
在治污的同时,峰峰矿区持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实施矿山、荒山、煤矸石山“三山同治”,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让“荒山变青山、矿山变公园”成为现实。“十四五”期间,完成各类营造林任务5.8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19.6%,森林覆盖率达到11.34%。提前完成全区108处露天矿山治理任务,通过“削坡减载、覆土绿化、修建排水设施”等措施,让曾经的“生态伤疤”变身“绿色氧吧”。如今,走进峰峰的矿山治理区域,松柏常青、杨柳依依,野兔、山鸡等野生动物时常出没,一幅“山青、林茂、景美”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凭借扎实的生态治理成效,峰峰矿区先后获评河北省森林城市、河北省节水型城市、省级园林城区及省级森林乡村、省五星级幸福河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绿色成为峰峰最鲜明的底色、最宝贵的财富。
民生福祉加码 幸福质感不断提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峰峰矿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改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四五”期间,从养老、住房、环境到医疗、教育、基础设施,一系列民生实事落地生根,让群众的幸福生活既有温度,更有保障。
养老服务提质升级。针对农村养老短板,矿区精准施策:推进特殊困难及高龄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开展区级护理员培训,将“65岁及以上老人免费健康体检”列入民生实事,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搭建就医“云平台”、建设“心电一张网”,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该区已建成41处“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开设10家社区食堂,2万余名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服务,乡村“银龄生活”既有保障,更有幸福感。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该区提质升级“四好农村路”404公里,太行跃峰渠乡村振兴大道入选全国“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108处泉眼统一“上码颁证”,22座直饮水台累计取水约240吨、48万余次,获得全区居民和外地游客的广泛好评。
城市更新扎实推进。滏临街铁路北片区等六大片区、总计6万平方米的“城市伤疤”完成拆除;198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惠及4.9万人;11条“断头路”顺利打通。城市运动公园、市民公园获评省星级公园,21个口袋公园、21个停车场建成投用,80座公厕、20座垃圾中转站完成新建及改造,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区职教中心获评省级综合高中试点学校;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新模式不断探索,医疗保障服务持续优化;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扎实有效,社会大局安定有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节点,峰峰矿区将继续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产业升级、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的道路上勇毅前行,让水清、业兴、民安的幸福画卷在这片热土上持续铺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峰峰实践的新篇章。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峰峰矿区区委宣传部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