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生物 已 被认为会影响 肿瘤 的发生、诊断与 免疫 治疗。 已有 前期临床队列的研究结果 提示在人类 肺癌 样本中可以检测到烟曲霉菌( A. fumigatus )的定位, 但 烟曲霉菌是否参与肺癌的发生和发展,其作用及分子机制一直未完全阐明。
2025 年11 月17 日,南京大学医学院王婷婷教授团队在EMBO Reports在线发表了题为Aspergillus fumigatus promotes tumor angiogenesis via SLC7A11 on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的研究论文,解析烟曲霉菌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促进血管生成机制。
![]()
本 研究 首先 在小鼠 Lewis 肺腺癌原位模型 中给予 烟曲霉菌吸入 处理,发现烟曲霉菌可以显著促进肺腺癌的发生;进一步在皮下 瘤模型中 分别予 烟曲霉菌吸入 处理和 局部 注射 处理 ,也证实了烟曲霉菌的促癌作用 和 促进 肿瘤 微环境中 血管生成 的 发生 。 然而 将 烟曲霉菌 分别与肿瘤以及肿瘤内皮细胞直接作用 时 ,发现烟曲霉菌 本身并不直接 影响 肿瘤 细胞功能,也不改变 内皮细胞 的 血管 生成 能力。 本研究 进一步 证实 烟曲霉菌 的促癌和促血管生成作用 的 核心 在于 其 导致 粒样 髓源抑制细胞 ( G-MDSC ) 的 富集, 烟曲霉菌“训练”过的 G-MDSC 可显著分泌 VEGF-A 并诱导 内皮成管。
本研究 还 探讨了烟曲霉菌的促血管生成分子机制,发现 在 G- MDSC 内 SLC7A11 – HMGB1 轴驱动促血管表型与 VEGF-A 释放;功能学干预 实验 进一步证实,减少 G-MDSC 或药理抑制 SLC7A11 与 HMGB1 ,均可同步降低血管生成和肿瘤负荷。 因此,本研究 提出 了一条 “ 烟曲霉菌 → MDSC ( SLC7A11 – HMGB1 ) → VEGF-A → 血管生成”的核心通路,并提示从免疫与微生态入手的联合干预策略在真菌相关肺癌中具有潜在可行性 。
![]()
肺部烟曲霉菌 ( A. fumigatus ) 通过 G-MDSC 内的 SLC7A11 通路促进 肿瘤血管生成
该研究揭示了“真菌—免疫—血管生成”的新型调控轴:肺部烟曲霉菌并非直接作用于内皮 或肿瘤细胞,而是通过 G-MDSC 内的 SLC7A11 – HMGB1 通路放大 VEGF-A 信号,从而驱动肿瘤血管生成与进展;这一发现不仅将“微生态扰动可重编程肿瘤微环境”的概念落到具体可药化的分子节点,也为抗血管治疗与免疫治疗提供了可组合的互补策略。
南京大学博士生瞿薇是本研究的第一作者。 南京大学医学院王婷婷、 南京大学生科院庄红芹、 江苏省肿瘤医院于韶荣和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 申翼 为 该论文的 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4319-025-00627-x
制版人:十一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学术合作组织
(*排名不分先后)
![]()
战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转载须知
【非原创文章】本文著作权归文章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作者的允许禁止转载,作者拥有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