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9型核潜艇(北约代号“奥斯卡”级)
![]()
![]()
苏联首款第三代核动力“攻击型”潜艇是949型核潜艇(北约代号“奥斯卡”级),它不仅是终极巡航导弹核潜艇,还是继941型“台风”级核潜艇之后全球吨位最大的水下舰艇。为替代P-6型导弹(北约代号SS-N-3“沙道克”)、打造一款远程反航母武器,P-700“花岗岩”反舰导弹系统(北约代号SS-N-19“海难”)的研发工作于1967年启动。“花岗岩”导弹尺寸更大、速度更快、性能更优,且具备极具价值的水下发射能力——该导弹可针对卫星探测到的西方航母实施打击。
此后不久,鲁宾设计局在帕维尔·P·普斯京采夫(Pavel P. Pustintsev,曾设计早期巡航导弹潜艇/核动力巡航导弹潜艇)的主导下,启动了配套巡航导弹核潜艇的设计工作。当时军方也曾考虑将“花岗岩”导弹部署在675型“回声”II级核动力巡航导弹潜艇上,但该导弹的尺寸与性能要求必须研发一款新型潜艇才能适配。
“花岗岩”导弹可水下发射,射程远超此前的P-6型(SS-N-3“沙道克”)与P-70型(SS-N-7“紫水晶”)导弹。由于采用超音速设计,该导弹无需像早期“沙道克”导弹那样依赖中途制导修正。军方决定为949型“奥斯卡”级核动力巡航导弹潜艇配备24枚“花岗岩”导弹——数量是“回声”II级或“查理”级潜艇的3倍,这一决策意味着新型潜艇的体型将极为庞大。导弹被装载在倾斜式发射筒中,发射筒布置于耐压壳体与非耐压壳体之间,潜艇两侧各12具。这一设计导致潜艇舰体宽度显著增加,因此获得了“面包”的绰号。其舰宽达59英尺4英寸(约18.2米),为容纳9个舱室,舰长需设计为472英尺4英寸(约144米)。尽管该潜艇的长度不及美国“三叉戟”级战略核潜艇,但更宽的舰体使其水下排水量达到2.25万吨,比美国“三叉戟”级战略核潜艇约大20%。
除24枚大型反舰导弹外,“奥斯卡”级核动力巡航导弹潜艇还配备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与4具650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多种鱼雷及管式发射导弹。该潜艇搭载了与“台风”级战略核潜艇相同的MGK-500低频声呐(北约代号“鲨鱼鳃”),以及MG-519声呐(北约代号“鼠叫”)。
“奥斯卡”级潜艇体型庞大,且为对抗美国航母需具备超过30节的航速,因此其动力系统采用两台OK-650b型核反应堆,为涡轮机与双螺旋桨提供动力。据公开资料显示,这套双反应堆动力系统的输出功率可达10万马力,与“台风”级战略核潜艇的动力系统类似,是迄今为止潜艇搭载的功率最强的动力装置。
该型潜艇首舰的龙骨于1978年6月25日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厂铺设,1980年12月30日正式服役,舰名定为“明斯克共青团员”号(Minskiy Komsomolets,舷号K-525)。随后该型潜艇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从第三艘艇开始,设计方案升级为949A型(北约代号“奥斯卡”II级),舰长增加至508英尺4英寸(约155米)。新增的空间主要用于安装消声设备与改进型MGK-540声呐,同时新增第十个舱室以优化内部布局。与苏联此前的潜艇相比,包括“奥斯卡”II级在内的苏联第三代潜艇,被认为具备极强的静音性能。这些改进使潜艇的水面排水量增加了约1300吨。
“奥斯卡”级潜艇体型庞大、造价高昂,这引发了苏联海军内部关于“如何对抗美国航母”的争议。尽管有消息称单艘“奥斯卡”级潜艇的造价约为“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的一半,但军方曾考虑建造多达20艘949型潜艇。两位海军军官历史学家曾评价:“显而易见……核动力巡航导弹潜艇(即949型)的理念发展,已超出了合理思维与逻辑的范畴。”
凭借强大的导弹武装与隐蔽性,949型“奥斯卡”级核动力巡航导弹潜艇对美国航母及其他水面舰艇构成了重大威胁。苏联在该型潜艇上的巨额投入,既体现了其对美国航母持续的忌惮,也表明其愿意为潜艇建造投入大量资源。
截至1996年,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共建成12艘“奥斯卡”级核动力巡航导弹潜艇,其中2艘为949基本型,10艘为改进型949A型。第11艘“奥斯卡”II级潜艇于1999年9月下水(此举显然是为了腾出船台),预计未完工便终止建造。该型潜艇定期执行远程巡航任务,由于静音性能优异、难以被探测追踪,一直是美国海军的重点关注对象。2000年8月12日,苏联海军在巴伦支海举行演习(据称是为部署至地中海做准备)期间,该级艇中的“库尔斯克”号(K-141)发生两次剧烈爆炸,艇艏被炸穿,潜艇迅速沉入海底。艇上118名船员全部遇难,其中23人被困在后部舱室,在因寒冷、高压与海水倒灌丧生前,可能存活了数小时甚至一两天。事故原因是艇艏鱼雷舱内一枚65-76型鱼雷的过氧化氢燃料发生爆炸,2分15秒后,两枚鱼雷战斗部发生大规模爆轰,最终导致灾难发生。
“库尔斯克”号被两次爆炸撕裂,迅速沉没。此前苏联有4艘核动力潜艇在海上沉没,尽管潜艇水下失事时也造成人员伤亡,但均能上浮至水面,因此部分船员得以幸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潜艇的分舱设计与高储备浮力。而“库尔斯克”号的爆炸过于突然、破坏过于严重,这艘巨型潜艇根本无法上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