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航母事业发展备受瞩目。福建舰入列标志着我国航母事业跨越重要分水岭,而网络上出现的舷号 “19” 和 “20” 的航母模型,更是引发了关于中国后续航母发展的热烈讨论。
![]()
舷号 “19” 的航母模型现身网络,引发了对中国第四艘航母的诸多猜测。从舰体框架看,它与福建舰高度相似,同样采用三条电磁弹射器、两部大型升降机,8 万吨级平台,外形宛如 “换了舰岛的福建舰”。但关键区别在于舰岛设计,福建舰采用烟囱与舰岛一体化设计,而 “19 号舰” 模型是舰岛与烟囱分离,烟囱后置,舰岛体积增大。
![]()
这种设计与世界航母百年设计趋势相悖,增加上层建筑长度,遮挡相控阵雷达视野,既不符合空气动力学,也不符合现代航母电子系统布局逻辑。不过,该模型舰岛与武汉 “水泥航母” 新舰岛高度一致,新舰岛是针对福建舰烟囱排烟问题的优化版本。由此推测,“19 号舰” 更可能是福建舰的优化型、姊妹舰,意味着福建舰极有可能被量产。央视 “玉渊潭天” 也指出,“003 型是成熟平台,优化后将进入量产”,这表明常规动力电弹航母会继续增产,以快速补齐中国海军航母数量缺口。毕竟,核动力航母虽强,但建造周期长、造价高、技术风险大、维护难度高,而中国面临美日合计十多艘航母的压力,需以常规动力航母快速形成数量优势。
![]()
紧接着,舷号 “20” 的模型出现,其完全取消烟囱,舰岛大幅后置、形体紧凑,是典型的核动力航母设计。结合北方大连造船厂出现的超大船坞分段,水线宽度达 42 - 43 米,推算满载排水量有望超 11 万吨甚至接近 12 万吨,这意味着中国核动力航母设计规格逼近或超越美国海军现役旗舰。此级别的舰艇更像是 “跨代产品”,真正意义上的核动力航母很可能是第五艘。
综合来看,中国航母发展可能呈现 “常规动力系列化 + 核动力战略化” 的双路线。第一阶段有辽宁舰(训练型)、山东舰(成熟滑跃型);第二阶段是福建舰(常规动力电弹平台,可量产);第三阶段为福建舰改进型(如 “19 号舰”,提升电子设备等);第四阶段是 12 万吨级核动力航母(可能舷号 20 或 21)。
![]()
福建舰之后,中国航母发展不停步。常规动力航母负责数量,核动力航母保障质量,双路线同时推进。到 2035 年,中国拥有 2 艘核动力 + 4 - 5 艘常规动力电弹航母是有可能的,届时西太平洋航母格局将被改写。“19 号舰模型” 虽设计遭质疑,但它暗示中国航母已从 “单艘摸索” 进入 “成熟平台批量化生产” 时代。福建舰是开端,未来 12 万吨级核动力巨舰才是跨越美国航母体系的关键,而 “19 号模型” 所透露的中国航母发展加速的信息,意义重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