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麦、玉米、水稻等大田粮食作物种植而言,“规模化与精细化的矛盾” 一直难以破解 —— 种植面积大导致人工巡检难以覆盖,无法及时掌握不同地块的微环境差异,往往采取 “一刀切” 的灌溉、施肥、施药方式,既造成资源浪费,又难以保证所有地块的作物长势均衡,最终影响整体产能。而大田作物四情监测系统WX-Q2专为大田粮食作物设计,通过分布式监测、智能分析、远程管控,实现对不同地块墒情、苗情、虫情、气象的精准把控,为粮食作物提供 “因地制宜” 的管理方案,助力提升粮食产量与品质。
![]()
该系统在大田场景的专属适配性上做了深度优化。针对大田地块分散的特点,系统支持多监测点分布式部署,每个监测点可独立采集数据并上传至平台,管理人员通过地图展示功能即可查看不同地块的监测数据,轻松掌握地块间的微环境差异 —— 例如某玉米田块的土壤墒情比相邻地块低 10%,可针对性增加该地块灌溉量,避免 “整体灌溉” 导致的水资源浪费。管式土壤墒情监测仪针对粮食作物根系特点,默认设置 30cm、60cm 两个监测层,精准反映作物主要根系的吸水环境;虫情测报灯则重点识别玉米螟、蚜虫、稻飞虱等粮食作物常见害虫,AI 识别准确率超 92%,确保虫害监测精准到位。
在功能设计上,系统充分贴合粮食作物的生长周期需求。在播种期,气象站重点监测地温、降雨量数据,判断最佳播种时机;在生长期,墒情监测与灌溉联动(可选配智能灌溉系统),当土壤水分低于粮食作物生长临界值时,自动触发灌溉,确保作物水分供给;在病虫害高发期,系统通过虫情趋势分析预判虫害蔓延路径,指导农户分区施药,减少农药使用量;在收获期,平台可汇总全周期数据,分析不同地块的产量与环境参数关联,为下一季种植方案优化提供依据。同时,系统支持 GPRS/4G 无线传输,适配大田无有线网络的环境,低功耗设计搭配太阳能供电,可实现全年无间断监测,无需频繁维护。
平台的粮食作物专属功能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针对小麦、玉米、水稻等不同粮食作物,平台内置专属的监测参数阈值(如小麦拔节期适宜土壤湿度、水稻灌浆期适宜温度),当数据超出适宜范围时,系统会自动提示;支持 “地块分组管理”,可按作物品种、种植区域对监测点分组,方便对比不同品种、不同区域的生长数据;历史数据可导出为农业生产报告格式,包含作物生长周期内的墒情、虫情、气象统计,为粮食生产追溯与品质认证提供数据支撑。
某小麦种植合作社部署该系统后,通过分布式监测发现不同地块的墒情差异,实现分区灌溉,每亩节水 38%;借助虫情预警,针对性施药减少农药使用量 22%,小麦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 100%;同时,通过平台数据分析优化播种期,小麦亩产提升 13%,合作社整体收益增加 15%。某水稻种植基地则利用系统的气象预警功能,在台风来临前提前收割成熟水稻,减少损失 20%,充分验证了系统在粮食作物生产中的价值。
对粮食种植户、合作社、种粮企业而言,大田作物四情监测系统不仅是一款监测设备,更是破解大田 “规模化与精细化矛盾” 的关键工具,通过数据驱动实现粮食作物的精准管理,在提升产能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与环境影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