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运会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举办全国性大型综合赛事,港澳与内地共享荣光时刻。作为此次全运会八个竞赛项目的举办地,香港如何承接住“全运会”这项重大赛事?今天的《行走湾区看全运》,到香港去看一看。
用体育”流量”吸引旅游消费“留量”
总台央视记者黄达来到了启德体育园,它是今年全运会香港赛区的主要会场。如果时间回到30年前,许多香港的朋友与“启德”这两个字联系最紧密的记忆还是赶飞机。启德机场曾经一度被誉为香港航空业的“心脏”,随着机场的升级搬迁,在曾经的停机坪,启德体育园拔地而起,2019年开工建设,经过六年的时间,今年3月竣工之后,启德体育园就成了香港最为年轻同时也是可承载观众人数最多的体育园区。
![]()
而其巨大的体格,也藏着设计的巧思。采用三重喷涂的墙壁可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呈现出三种不同的色彩。
![]()
移去上层的天然草坪,下层铺设的透水的保护板,就可化身可放置座椅的地板,加可开合的上盖,一个体育场就可实现比赛、演出两种模式的轻松切换。一个个设计的背后都体现着香港对于极致空间利用的追求。
![]()
拿出最好的场馆作为赛事举办地,仅仅是香港承接全运会“大蛋糕”的第一步。用体育的“流量”去吸引旅游消费“留量”,此次全运会,香港更是下足了功夫——最低只需要50元的票价,游客就能看上半天的全运会精彩赛事。走出场馆,只需走上几十步,就能在3座占地面积达65000平方米的零售馆中,体验美食与购物的快乐。走不远,文化创意街区、博物馆又在以丰富的活动等待着大家感受文化魅力。
![]()
近年来,香港提出了“盛事经济”理念,将举办国际体育赛事、文化艺术展演作为带动旅游和消费的重要举措,而迈开步子投入文体旅发展的背后,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所持续释放的红利。
进入全运时间,香港西九龙高铁站迎来旅客高峰,日均入境旅客数量超过50000人次。从内地的96个站点,游客都可以乘坐高铁直抵香港。
![]()
其中最受欢迎的车次之一要数夜班高铁。周五下班,高铁上睡上一觉,周六一早就可抵达。周末两天,看比赛、看演出、逛香港,网友们分享的像这样的香港观赛观演周末游的攻略比比皆是。
![]()
内地游客:专程来看橄榄球项目,看完比赛去逛逛香港老的街道,尝一尝香港的美食。
香港市民:香港跟内地会更多地交流,因为体育的产业不仅是运动员去比赛,也会有不同方面的配合,就会让整个产业都丰盛起来。
街巷山野运动热 世界赛场逐梦想
在本届全运会开赛前,香港赛区许多主要场次的门票就已全部售罄。此次全运会,香港更是派出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运会代表团参加比赛。近年来,每每遇到大型体育赛事,香港都会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体育热潮。
香港市民有多爱运动?答案藏在香港的山野中。占香港土地面积众多的密林,被划出20多个郊野公园和100多条行山径,这成了香港市民周末的去处。有人选择长路,用香港特有的“行山”方式,亲近自然,而有人则更愿选择挑战,沿狮子山的峭壁攀登,一览广阔天地。
![]()
即便没空走出密布城市的钢铁丛林,也不影响香港市民们“见缝插针”地运动。比如记者所在的一片花花绿绿的运动场,它其实就是位于一座停车楼的楼顶。在拥有世界最多摩天大楼的香港,紧凑的空间里,绿树绿草装扮起了楼体的凹陷,成为田径场、篮球场、网球场。
![]()
太阳落山成了发令枪,白天赶路的便道,成了慢跑的跑道,在被灯光点亮的运动场里,酷热消散,运动的火热燃起。
![]()
总台央视记者 黄达:打一场匹克球,或者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是许多香港人下班后的选择。大家的去处不仅仅是楼宇间的一个个运动场,有时候哪怕是空中的一方小小的空间,也有可能成为大家强身健体的场所。
![]()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香港,武馆最多的时候可达400多家,大多设在租金相对低廉的天台上。比如一家位于土瓜湾的天台武馆,它的一层是一家名叫吕烈的医馆,50多年前,医馆的老板与周围热爱武术的朋友们共同成立了这家武馆,近60年的时间里,学员从来没有中断过。
![]()
在这里,师傅可以是兼职的,徒弟们也可能刚下班或者刚写完作业,但只要打起拳来,即便仅有民居客厅大小的天台,每个人都能变成自己心中的侠客。
而一旦走上赛场,热爱运动的香港人,也从不会缺少为实现冠军梦想的奋力拼搏。比如这所学院就被誉为“香港冠军的摇篮”。
![]()
香港武术运动员、世界冠军 刘子龙:首先我们先要在俱乐部里面培养,然后通过选拔,进到香港体育学院,成为香港的运动员。在里面我们再训练很长时间,8年到10年的时间,才可以参加大型的比赛、国际的比赛。
近年来,随着内地和香港在体育人才上的交流不断增多,目前,在香港体育学院,还有数十位来自内地的教练帮助香港的运动员们实现冠军梦想。
![]()
香港武术队教练 郑天慧:我曾是安徽省省队的武术运动员。内地和香港的体育人才的交流是一个互利共赢的良好实践,可以让我们一些之前比较冷门的项目或者比较弱势的项目,也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多人关注。
此外,从2000年开始,每届奥运会后内地奥运健儿还会访港交流,这也成为连续进行了七次、延续了20多年的不变约定。
协同发展添生动实践
体育人才的交流仅仅是近年来香港与内地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从融合了三地元素的吉祥物,到体现三地“同心同源”的会徽,本届全运会,粤港澳三地“同”这个关键词四处可见。
目前,香港正在以怎样的步伐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三地共同办全运会的背后,有着哪些大湾区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总台央视记者 黄达:此次全运会期间,内地前往港澳的参赛人员预计将超6000人,港澳前往内地的参赛人员将超过3000人。在此前实行了多年的“一地两检”的便利措施的基础上,通过专用通道,以及刷脸通关等措施,从深港口岸内地一侧,最短只需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顺利进入香港。
![]()
而本届全运会,大湾区深度融合再添生动实践。在深圳湾口岸,参加全运会首次跨境马拉松的运动员们就是从这里跑向香港。在起点进行前置查验后,运动员们只需佩戴配有北斗定位芯片的手环后,就可无感、不停脚步地通关。
![]()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六年多来,区域内各地协作不断加强。
在维多利亚港的一面面玻璃幕墙后,一家家来自内地的企业正在为持续跳动的香港经济脉搏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就有超过300家来自内地的企业选择香港设立地区总部。
![]()
在维多利亚港不远处,这里的码头曾因每小时可装卸超过18万个集装箱的极致速度让香港拥有了“补时港”的响亮名号,今天,香港又不断开启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的新航程。
![]()
在地处香港北部和深圳市中南部的跨境接壤地带,曾经的荒滩正在因“科创”两个字而蜕变,借助港深高校的科研优势和珠三角完备的产业链,在位于这里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内,香港与内地正在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领域共同推进多项合作。截至目前,这里已汇聚了超过200个高端科研项目,培育出了百余家专精特新企业。
![]()
总台央视记者 黄达:今年最新数据显示,香港再次站稳全球最自由经济体榜首,全球竞争力重返三甲。新出台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加强港澳与内地经贸、科技、人文等合作,促进港澳经济社会发展。背靠祖国,联通世界,香港与内地的手牢牢相牵,共创富强,共享荣光。
监制丨白玛央金 周伟琪 朱丹 制片人丨潘虹旭 熊冰 高磊 张煜 记者丨黄达 马力 马媛 摄像丨吴经伟 石熠龙 编辑丨洪丽
(央视新闻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