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11月18日电(记者丁文娴、李丽、王恒志)“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
全运会开幕式上,《中国人》的旋律一起,手机闪光灯汇成星海,万人合唱声响彻天穹。
![]()
这是11月9日拍摄的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那一刻,满屏弹幕都是“热泪盈眶”“DNA动了!”
刘德华身着白色唐装,压轴唱响熟悉的旋律,让多少人梦回1997。那一年,为香港回归创作的《中国人》风靡全国。
时光在相同的掌声和泪光中交错,28年过去,歌声依旧,心中激荡的民族情感依旧。
![]()
11月9日,刘德华在开幕式现场表演。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剧
“回忆杀”实在太戳泪点。
现场观看开幕式的广州观众陈晨说:“当时我差点就泪奔了。”
山东网友“藏大刀的猕猴桃”说:“突然就懂了什么叫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
当《海阔天空》的旋律回荡,当粤剧经典《彩云追月》开嗓,当咏春拳与八斩刀在《沧海一声笑》的激昂乐声中亮相……
![]()
11月9日,演员在开幕式现场表演。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那些风靡大江南北的粤语金曲、功夫影片、武侠小说,作为几代人共同的文化记忆,风起云涌,纷至沓来。
1982年,由一家香港电影公司出品、一众内地武术精英参演的《少林寺》上映,又一次在海内外打响中国功夫的名声。据估算,影片以一毛钱的票价,在内地创造了1.6亿元的票房“神话”。
1983年,《大侠霍元甲》登陆内地,一时万人空巷,“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的歌声传递长城内外。
1985年,《射雕英雄传》引入内地,“金庸热”席卷全国。谁不曾扎稳马步双手推出、大喊一声“降龙十八掌”?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部港剧。网友“郭hui”说,初中时冲到邻居家看《霍元甲》的情景历历在目,少年的热血豪情被点燃,爱国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是刀光剑影、快意江湖,更是英雄豪迈、民族大义。侠与义的精神气节,是中国人共有的价值底色。
岭南一直有武术传统,黄飞鸿、叶问等都是来自岭南的武术宗师,洪拳、咏春、蔡李佛拳等具有广泛影响力。
1993年上映的电影《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中,伴着《男儿当自强》的音乐,群狮腾跃的场景成为荧屏经典——全运会开幕式也重现了这一幕。
![]()
11月9日,演员在开幕式现场表演。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男儿当自强,民族亦如是!
时至今日,醒狮仍是“活”在岭南人日常生活里的非遗民俗,无论婚丧嫁娶、庆典活动,舞狮“天天见”。
本届全运会,舞狮首次被列入群众展演项目,举办地就在醒狮的起源地、黄飞鸿的家乡佛山。
![]()
11月11日,粤港澳联队在比赛中。最终,粤港澳联队获得一等奖。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那些年,我们一起实现的梦想
体育,一直是港澳与祖国的情感纽带。
20世纪末港澳先后回归祖国怀抱后,中国又迎来一件朝思暮想的大喜事——2001年7月13日,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其中马术比赛在香港举行,成就了香港体育史上的一段高光。
![]()
2008年8月21日,北京奥运会马术场地障碍个人赛决赛在香港沙田奥运马术比赛场举行。新华社记者 卢炳辉 摄
申奥期间,港澳各界人士踊跃提供多方支持。
香港功夫明星成龙受聘成为首位北京申奥形象大使;爱国实业家朱树豪邀请资深专家组建国际顾问团;从官员、商人到学生、孩童,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余名港澳台侨同胞为共建国家游泳中心争先捐款,总额超9亿元人民币,其中香港实业家霍英东捐献2亿港元。
中国香港奥委会会长霍震霆回忆,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一传来,整个香港也沸腾起来,到处飘荡着五星红旗。他的父亲霍英东参加完群众庆祝活动,回到家已是半夜,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他就跳进游泳池游泳。这代表他多年的一个心愿(实现了)。”
![]()
2001年7月17日,香港体育界人士在新光酒楼举行庆祝晚会,庆贺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霍英东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 卢炳辉 摄
血浓于水。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一直是内地和港澳同胞共同的心愿。不仅是申奥,在中国恢复国际体育组织合法席位、申办北京亚运会等体育事业的关键节点上,港澳爱国人士屡屡在台前幕后奔走。
国家经济尚不发达之时,曾宪梓等多位爱国爱港工商界人士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慷慨解囊。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起,香港设立体育基金,奖励在奥运会上夺得奖牌的内地及香港选手。
1979年1月,广州越秀山体育场,霍英东促成的“省港杯”足球赛在两地观众的欢呼中开赛。彼时,香港尚未回归祖国,内地也刚刚打开改革开放的大门。
每每在元旦至春节前后举办的“省港杯”足球赛成为两地球迷庆祝节日的特有方式。陪伴比赛走过40多届的铁杆球迷们感慨:“看完了省港杯,才有过年的感觉。”
![]()
1984年元旦,第六届省港杯足球赛第一回合比赛在香港政府大球场举行,广东队以1:0取胜。图为广东队古广明带球突破对方后卫。新华社记者 黄本强 摄
省港杯之后,粤澳杯篮球赛、足球赛也纷纷启动,成为促进大湾区体育和文化交流的生动范例。
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始,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港澳行就成了每个奥运年港澳民众最期待的“节目”。
如今,我们一起见证的辉煌
步入新时代,内地与港澳的体育交流更上层楼。
港澳运动员经常与内地选手一起训练、澳门U23男足受邀参加中冠联赛、击剑国手退役后到香港带出了奥运冠军、前国乒女将朱雨玲退役后又加盟澳门队……
![]()
11月16日,澳门队选手朱雨玲在比赛中发球。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去年巴黎奥运会后,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又一次在港澳受到热烈追捧。跳水名将全红婵的“水花消失术”令全场沸腾,马龙和香港乒乓球选手黄镇廷成功约球……
关于友谊、梦想和荣耀的约定,一期一会。
霍启刚和郭晶晶这对伉俪也书写了体坛佳话:前者是中国香港奥委会副会长,后者在开幕式上担任火炬手,两人的身影,共同出现在此次全运会上。
![]()
11月13日,郭晶晶(右)和霍启刚在场边观赛。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本届全运会首次由粤港澳联手举办。三地导演、歌手和演员融聚集体智慧和力量,共同呈现了一场满堂彩的开幕式。鳌鱼惊艳、醒狮欢跃,武术刚健、粤剧婉转……大湾区的集体记忆又添一页浓墨重彩的新篇。
香港导演刘伟强担任开幕式总监制,筹备节目让他重温了岭南文化。“粤港澳都是自己人。”他说,三地文化同根同源,岭南文化和人情味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
这是11月9日拍摄的开幕式现场表演。新华社记者 卢汉欣 摄
原型是中华白海豚的全运会吉祥物,意外以网友叫响的“大湾鸡”昵称爆红。设计者刘平云感谢网友“指豚为鸡”,他说,这个称呼更亲切、更家常。
“无鸡不成宴。”在传统美食版图中,鸡的地位举足轻重。这个烟火气四溢的外号,自然流露着大湾区的市井温情和舌尖上的文化认同。
不少网友呼吁,希望“大湾鸡”未来能继续成为大湾区的吉祥物甚至文化符号之一。
![]()
11月15日,吉祥物“喜洋洋”和“乐融融”在比赛间隙表演。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北京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秘书长何文义说:“类似的文化符号成为了普通人参与全运会的‘情感入口’。”
首次跨境举办的公路自行车赛和马拉松赛创造历史,三地联通推出7秒刷脸通关、“粤车南下”等新举措,粤港澳联队站上了南狮自选项目的最高领奖台……执体育之笔,大湾区正在书写新的全民记忆和融合发展新篇章。
![]()
11月8日,参赛选手经过港珠澳大桥闸口。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何文义认为,体育赛事作为“文化容器”和“情感催化剂”,不仅仅是竞技的大舞台,还成为一个承载和展示区域文化、唤起集体情感的宏大仪式。
“身份认同的构建,源于共同的经历与情感。”全国政协常委、十五运会火炬传递澳门站火炬手何超琼说,“本届全运会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大湾区人’的感知变得前所未有地真切。”
这份感知大概就来自,开幕式上粤港澳三地代表团并肩入场时,背景音乐响起了《我和我的祖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