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风风木木
前言
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到广州看全运会开幕式,赞不绝口。
可这边国际高官夸中国文化自信,国内舆论场却挺冷静 —— 大家对再申办奥运会,热情早没以前高了。
![]()
一、神仙打架:全运会金牌比奥运还难拿?
在中国体育圈,有个外人不信的说法:有些项目,拿全运会金牌比奥运金牌还难。
这真不是吹的,是实打实的现实,全运会首先是个竞争超激烈的内部赛场,人才储备厚得很,连国际最高赛场都比不上。
就说跳水吧,观众都叫它 “水花消失术” 大展演。
泳池边,全红婵、陈芋汐、张家齐这些刚在奥运会上发光的冠军,转眼就成了彼此的劲敌。
![]()
这种奥运冠军扎堆比赛的场面,全世界没几个国家能有。
乒乓球赛场更把 “内卷” 玩到极致。
业内人苦笑说,全运会乒乓球赛,能进前八的都有夺冠实力,激烈到吓人。
![]()
难怪有人说这是 “神仙打架”,日本、韩国还在愁自家全国性运动会没影响力,中国全运会早就在竞技水平上独一档了。
规模上也能证明它的地位,一届全运会,动不动就有 3.6 万名运动员参赛,这数字都超过巴黎奥运会了。
![]()
参赛的人多,顶尖选手之间的竞争自然更激烈。
这种高水平的内部竞争,也悄悄改变了观众心态。
以前,大家都盼着看奥运会,现在,越来越多人发现,想看最顶级的比赛、最刺激的竞技,不用出国,家门口的全运会就够了,形成了强大的内部吸引力。
![]()
二、办赛试炼:全运会的 “中国式答卷”
要是说赛场上的比拼是全运会的 A 面,那赛场外,它更像个前所未有的 “国家实验室”。
承担着压力测试的任务,检验中国在特别复杂情况下的治理能力和科技实力。
第十五届全运会就是个鲜活例子 —— 由广东、香港、澳门三地一起办,这本身就是世界级难题。
它第一次横跨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背后是完全不同的法律体系和社会规则。
![]()
怎么让几千名内地和港澳的人、大量赛事物资、复杂信息数据在三个关税区顺畅流动?
这可不只是协调体育赛事,是一场顶级的社会治理演习。
为此,组委会想出了 “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 的工作机制。
这机制能成功,说明中国找到了解决跨制度、跨区域合作的有效办法。
公路自行车、马拉松这些赛事还直接跨境举办,选手的赛道,成了跨越制度边界的风景线。
![]()
全运会也成了中国前沿科技的 “展示台”,科技含量比不少国际大赛还高。
主火炬的火种居然来自南海深海的可燃冰,这本身就是国力和科技自信的体现。
火炬传递时,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穿梭其中,跟科幻电影似的。
赛场里,AI 直播相机被用到羽毛球比赛,帮裁判更精准判罚,赛场外,给残障人士设的智慧无障碍看台,配了电子狗、无人车等服务设施,处处体现科技的温度。
![]()
从人工智能到云计算,这些尖端技术的广泛应用,把全运会变成了 “智慧赛场”。
能把 19 个城市拧成一股绳、动员 4.5 万名志愿者,这种强大的组织力,从 首届全运会被定为 “国家工程” 起,就成了刻在基因里的 “中国特色”。
其他国家可能学不来这种模式,这也说明,全运会早超越体育,成了检验和展示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力的完美答卷。
![]()
三、心态转变:从 “证明自己” 到 “平视世界”
一场赛事的变化,往往能反映国民心态。
全运会功能的演变和它在民众心中地位的变化,清楚地画出了中国社会从“想证明自己” 到 “平视世界” 的轨迹。
首届全运会举办,主要目标是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的口号响遍全国。
到第五届,它的功能变了,和奥运战略全面挂钩,成了为国家选拔、锻炼奥运人才的核心练兵场。
![]()
真正的转折点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后,那场精彩的盛会,让中国彻底完成了向世界证明自己的 “仪式”。
之后,全运会开始第三次转型 —— 不再只盯着金牌,把更多重心放到全民健身。
一个标志性变化是 2017 年全运会首次加了 19 个群众性体育项目。
这意味着赛场不再是专业运动员的专属,普通体育爱好者也能报名参加。
这看似小的改变,背后是国家战略焦点悄悄转向内部。
![]()
网上 “我们不用靠办奥运刷存在感” 的说法,得到很多人认同。
同时,有些民众对国际奥委会偶尔的 “双标”、对中国运动员的不公待遇不满,这也让申奥热情降低了些。
大家的选择越来越务实:与其花大价钱争奥运主办权这个 “虚名”,不如把资源和精力实实在在投入到全民健身,办好自己的高水平国内赛事。
![]()
这种心态,正是国家实力增强、国民自信提升后的自然表现。
考文垂主席为开幕式上的中国文化赞叹时,可能也感受到了这种从内而外的底气。
她说体育是万亿美元产业,投资体育就是投资社区健康和社会活力。
这话,和中国现在 “办好自己的事” 的理念不谋而合。
全运会这张曾经的 “奥运模拟器”,如今成了凝聚人心、彰显自信的新国家名片。
![]()
结语
中国体育乃至国家发展逻辑的成熟 —— 当内部循环足够强、自我革新的动力足够足,以前对外部评价的依赖和渴望,自然就慢慢消失了。
这条 “办好自己的事” 的路,带来的启示,早超出了体育的范畴。
信源:
环球时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