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育浸润进校园・博物课堂公益行”活动走进东城区分司厅小学,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颠覆传统、趣味十足的建筑美育课。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少年分会常务副秘书长、美育专家王昆老师以生动互动的授课方式,让千年古建筑知识变得鲜活可感,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感受美育魅力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趣味类比+清晰拆解 古建知识“秒懂”
![]()
![]()
![]()
![]()
王老师的“食物类比法”让课堂一开始就充满欢声笑语。他将古希腊建筑比作层次分明的三明治,古罗马建筑对应圆鼓鼓的大包子,哥特式建筑像亭亭玉立的玉米,拜占庭式建筑则是一颗饱满的洋葱头。这些接地气的比喻瞬间拉近了孩子们与古建筑的距离,原本陌生的建筑风格变得直观易懂,孩子们纷纷指着图片比划讨论,真切感受到“原来古建筑和食物这么像”。
![]()
![]()
![]()
在趣味导入后,王老师用简洁明了的“古建三分法”,将复杂的中国古代建筑拆解为屋顶、屋身与台基三部分,为孩子们提供了观察古建的“钥匙”。授课重点聚焦屋顶形制,王老师不仅深入讲解了屋顶样式与建筑等级的关联,清晰区分了皇家贵族与百姓家屋顶的差异,还逐一科普了卷棚歇山顶、攒尖顶、重檐庑殿顶等专业术语。结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12课《故宫博物院》的内容,配合图片对比展示,让生涩的知识点变得好记易懂,帮助孩子们快速掌握不同屋顶的识别方法。
![]()
![]()
![]()
![]()
课堂高潮出现在古建筑抗震原理的揭秘环节。当屏幕上播放抗震实验短片时,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孩子们屏息凝神注视着画面。随着古建巧妙的抗震结构与原理通过实验直观呈现,孩子们不约而同发出“太神奇了!”的惊呼,对古代工匠的非凡智慧满是敬佩。
古建藏魂+精神传承 爱国种子悄然萌发
![]()
讲解完古建的“形”,王老师又带着孩子们探寻古建的“魂”。他通过讲述经典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串联起古代建筑的发展脉络。其中,特意介绍了林徽因与梁思成先生在艰苦岁月中坚守古建研究的历程,以及他们为中国古建筑保护作出的卓越贡献。
![]()
![]()
当佛光寺的斗拱细节、应县木塔的千年屹立通过画面清晰呈现时,王老师结合这些实例,让孩子们了解到古建筑历经风雨留存至今的不易,感受到每一处建筑背后承载的古人智慧与时代印记。这堂建筑美育课也成为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让“保护古建筑、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悄悄在孩子们心中扎根发芽。
![]()
在课堂接近尾声时,学校主管科任教学的赵主任和孩子们定下小约定:希望大家把今天学到的古建知识分享给家人,下次路过老房子时多留心看看屋顶的样式;更希望同学们能记住前辈守护古建的坚持,也做传统文化的“小守护者”,成长为有文化认同、有审美素养的新时代好少年。
![]()
一堂精彩的博物课堂,让孩子们在趣味中学习知识,在感悟中传承文化。感谢王昆老师的倾情授课,也感谢“博物课堂公益行”活动为孩子们搭建了接触传统文化、感受美育魅力的优质平台。未来,我校将继续深耕美育教育,引入更多优质资源,让孩子们在多元课程中拓宽视野、滋养心灵,成长为兼具文化素养与爱国情怀的新时代少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