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通用的沈阳工厂,曾经一年能卖出200万辆车,后来掉到只剩40多万辆,说关就关了。谁也想不到,最后敢来收拾这个摊子的,居然是吉利。
李书福的棋盘上,东北那块地方,总感觉缺了一颗关键的棋子。而另一头,他手里的吉利银河、领克、极氪卖得跟疯了一样,订单堆积如山,生产线上的工人就算一天三班倒也忙不过来,客户的提车日期一拖再拖。一边是订单多到发愁,一边是偌大的工厂里机器闲到生锈,这事儿就这么巧合地凑到了一块。
![]()
沈阳那个北盛工厂可不是个小地方。2004年就建了,巅峰时期一年能生产50万台车,像什么别克GL8、雪佛兰探界者这种大街上跑的熟面孔,都是从那儿出来的。可花无百日红,上汽通用自己也没料到,市场的风向转得那么快。到了2024年,销量跌得只剩下个零头,工厂自然也就撑不下去了,今年二月份索性全面关停。
这可急坏了沈阳地方。这么大一个现代化工厂,占着地、牵扯着就业,总不能就这么荒废着。于是,急于扩张产能的吉利和急于盘活资产的沈阳一拍即合。今年5月份,一家叫沈阳吉驰汽车的公司冒了出来,背后有沈阳国资的身影,名字里还特地带了个吉利的吉字,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吉驰掏了差不多九个亿,要把这条曾经流淌着美系燃油车血液的生产线,彻底改造成生产中国新能源车的心脏。通用留下的这个空壳,对于李书福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建一个新工厂,从拿地到投产,没个几年时间根本下不来,而且花费巨大。现在直接接手一个成熟的工厂,省时省力,成本也低得多,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
以前,吉利的生产基地最北也就到河北张家口、山西晋中这些地方,虽然也能管到北方市场,但要把车从这些地方运到东北三省,物流成本和管理成本都不低。现在有了沈阳这个据点,就像在棋盘正中央落下一子,整个北方的局势都活了。不仅能把车直接卖到黑土地,还能顺带着辐射京津冀,把整个北方市场抓得更牢。
李书ufu的野心从来就没小过。燃油车时代,吉利是当之无愧的自主品牌老大,从2017年到2021年,连续五年都是销量冠军。可到了新能源时代,半路杀出个比亚迪,不光抢走了自主一哥的位置,还把所有合资品牌都掀翻在地,坐上了整个行业的头把交椅。
![]()
去年,比亚迪卖了427万辆车,在全球排第五;吉利集团加在一起卖了333万辆,排第十,差了将近一百万辆。这一百万的差距,听起来像个遥不可及的数字,但现在看来,也并非不可逾越。
看看今年的数据就更有意思了。今年前三个季度,比亚迪卖了326万台,增长了18.6%;而吉利集团卖了295万台,增长率却高达29%,和比亚迪的差距已经缩小到了大约30万台。虽然还是落后,但吉利的势头明显比比亚迪更猛,尤其是在吉利银河系列产品的带动下,大有后来居上的意思。
吉利集团在今年一月份就放出话来,说到2027年,整车销量目标是500万台。在拿下北盛工厂之前,吉利在全国大概有17个生产基地,规划的总产能差不多在450万台。如今加上沈阳这50万台的产能,总产能正好突破了500万台的大关。这就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产能支撑。
![]()
这场关于行业王座的争夺,早就不是简简单单的销量比拼了。背后是整个供应链、技术研发、品牌营销的全方位对抗。比亚迪有它的三电技术优势,而吉利则手握沃尔沃、路特斯等一众品牌,技术储备和品牌布局也同样深厚。如今,产能的最后一块短板也被补上了。
![]()
白山黑水之间,曾经的美国汽车巨头黯然离场,中国的民营车企悄然进驻。这已经不只是一场商业收购,更像是一个时代的交接仪式。这场戏,恐怕才刚刚拉开序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