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要提示:以下案例信息来自国家税务总局于2025年11月17日官方通报。案件的实际查处时间多在2024年,于2025年底集中曝光,旨在强化警示作用。
近日(11.17),国家税务总局曝光三起拆拆分收入骗享税费优惠的偷税典型案例。涉及广西、贵州和宁波三地。这些案件横跨服务、商贸等多个行业,涉案企业和个人通过看似“精巧”的架构设计,将整体营收拆分至多个关联主体,以此满足小规模纳税人标准,违规享受本不该属于自己的税收优惠。
据公开信息统计,今年以来类似拆分收入手法偷税典型案例曝光数量已不低于7起。这清晰表明,一场覆盖全行业的针对拆分收入的税收严监管风暴已全面来袭。下面[金融帮]将为你梳理案件精华,并提供政策解读与观点评论。
01案例透视:偷税手法层层揭秘
![]()
广西咕咕狗商务秘书有限公司采用了一种典型的“一套人马、多个牌子”操作模式。这家在广西当地颇具规模的中介品牌,成立了多家关联子公司,全部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
销售人员社保在不同子公司间频繁变动,工作却由咕咕狗统一安排,考核薪酬也由母公司统筹。客户预付款转入咕咕狗对公账户或员工私户,长期挂“预收账款”不确认收入。待客户索要发票时,再精准计算每家子公司的开票上限,拆分收入确保单家公司营收不超小规模纳税人标准。
税务部门通过大数据发现关联企业疑点后,实地核查发现多数关联公司场地狭小、基本无办公人员,只有咕咕狗本身办公规模庞大。最终,“销售冠军台账”成为关键证据,清晰记录着多家子公司的客户和收款情况。
安顺市百年婚宴有限公司的手法同样隐蔽而大胆。该公司让员工用个人身份注册两家名为“爱了爱了餐饮店”、“食指大动餐饮店”的个体户,注册地址直接套用公司宴会厅名称,既无独立经营场所,也从未办理过纳税申报,纯属“空壳”主体。
公司设置内外两套账,外账仅申报450万元左右收入应付检查,内账则如实记录三年超5300万元的真实流水。税务部门通过大数据发现异常:餐饮行业普遍申报收入大于开票收入(因大量个人消费不开发票),但该企业开多少票报多少收入,完全违背行业规律。
实地核查更发现,2万平方米的豪华场地、提前一年订满的婚宴档期,与450万元申报收入严重不符。最终,税务人员锁定员工私户和空壳个体户,内外账数据一对,坐实偷税事实。
夏安阳案件则展现了个体层面的偷税手法。2019年至2021年,夏安阳先后注册并实际控制9家个体工商户,所有工作室注册地址均集中在宁波象山县某地。将个人承接的大额业务拆分成多个小额业务,通过不同工作室开票、收款,违规享受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税务部门采用“主体穿透”核查,发现9家工作室实际控制人均为夏安阳,业务来源、资金流向、人员安排全由其一人统筹,无任何真实独立经营行为,最终认定为典型的“虚假拆分收入”偷税案。
02解读:法律红线为何这些行为构成偷税?
上述案件虽然手法各异,但都触犯了相同的法律红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或进行虚假纳税申报,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均构成偷税。
税务部门在执法中并非仅看企业或个体的表面形式,而是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无论纳税人将业务拆分得多么复杂,只要这些实体在人员、财务、业务、资产等方面不具备合理的商业实质,而是受同一实际控制,为一个共同目的(偷税)服务,税务机关就会将其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征税。
在当今“以数治税”的背景下,税收监管的技术手段日益精准。税务部门已构建起覆盖银行、工商、社保等多部门的大数据监管网络,通过比对申报数据、银行流水、用工信息、合同备案等多源数据,可快速识别“销项税额过低”、“资金与收入不匹配”、“一址多证”等异常特征。
03观点:税收优惠政策红利而非漏洞
国家出台针对小微企业、个体的税收优惠政策,旨在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激发活力,是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比如,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不超过10万元(季度销售额不超过30万元)免征增值税,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等可享受所得税优惠。
然而,任何试图通过虚构条件、拆分规模来“骗享”优惠的行为,都是将红利视为漏洞,不仅违法,也扭曲了政策初衷。依法合规经营,将税收作为正常的成本支出,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石。
对于企业主和创业者而言,税务合规不再是财务部门的孤立工作,而应提升到战略高度。在业务模式设计和经营过程中,就应提前考虑税务合规性,实现“业财融合”。企图通过“小聪明”式的税务筹划来降低成本,最终只会因小失大,面临数倍于所逃税款的罚款,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04评论:合规经营如何避免踩雷?
独立经营实质重于形式。多个主体经营的前提是“真实独立”,而非“为了拆分收入而设”。每个主体应当具备独立的经营场所、自主展开经营活动(业务实质)、独立核算、稳定的人员结构。
保持业务实质合理。各主体应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如不同业务线、不同地域市场、风险隔离),业务模式、客户群体、供应链可区分。避免出现几个牌子一套人马的情况。
确保财务资金独立。各主体应有独立银行账户、独立核算,各自建立账簿,成本费用清晰归属,不混同记账。避免资金在不同主体间随意流转。
完整保留合规凭证。确保业务流、资金流、发票流、合同流一致,留存完整的合同、资金、物流凭证,切勿触碰虚假拆分红线。若企业营收规模扩大后不再符合小规模纳税人条件,应依法登记为一般纳税人,而非通过拆分收入等手段逃避监管。
结语:税务部门在不断提升税费服务质效、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守法经营主体的同时,严肃查处违规骗享优惠等偷逃税行为。这三起案例的曝光,再次敲响警钟,“拆”出来的优惠背后,是“分”出来的巨大风险。
随着税收监管从“以票控税”全面转向“以数治税”,传统的隐蔽手段很难再瞒天过海。对于所有市场参与者而言,唯有恪守合规底线,远离偷税红线,才能行稳致远,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声明:本文内容旨在进行政策研究与行业分析,所载观点仅为作者基于公开信息的个人理解与评论,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操作建议。笔者力求内容准确、客观,但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判性参考。本账号主体非新闻媒体机构。转载请联系作者,并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