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丈母娘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现在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下行,婚恋市场本身,可能也会迎来改变。
我国房地产市场目前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度调整。根据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3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5.7%,其中一线城市下跌2.3%、二线城市下跌4.8%,三四线城市下跌8.2%。
而这,已经是我国地产价格连续第四年下行,如果从2021年算起的话,这场调整已经持续了近五年。
地产行业的问题,可以追溯到开发商所面临的普遍困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负债率。截至2025年6月,全国百强房企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82.3%,较2020年的76.8%上升明显,其中有37家大型房企债务问题已经公开,12家进入破产重组程序。
从1998年住房市场化到2020年前后,我国房地产经过了20年的高速发展期,而这20年,恰恰也是我国婚姻市场的高速发展期。
从过去的说媒相亲,到今天的自由恋爱,房地产和婚姻市场,并不是一开始就高度绑定的,但随着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最终它作为一种“门槛”,开始被丈母娘所青睐,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几乎是“硬性条件”。
结婚需要房子,二十年前不是共识,但今天早已经成了共识。但随着地产的下行周期到来,未来的婚姻市场,有没有可能也随之发生改变?
![]()
未来怎样我们还无法完全预料,但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我国的婚恋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民政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610万对,较2023年的768万对下降了20.5%,2025年一季度全国结婚登记更是只有181万对,创下近五十年最低记录。
虽然今年三个季度我国结婚对数有所增长,今年应该会超过610万对,但总体来看,结婚人数下滑的趋势,仍然难以改变。
这也反映到相亲市场上。目前相亲市场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甚至呈现出“女多男少”的奇特现象。某婚恋网站调研显示,在30个城市中有26个城市的相亲市场都是女生远多于男生。其中成都某地的相亲活动男女比例更是达到惊人的1:43,杭州和南昌也接近1:40。
这种失衡与我国整体人口性别比也形成鲜明对比。2023年,全国男性要比女性多3237万人,但具体到相亲市场,反而是女多男少。
为什么?
有一个原因或许可以解释这种现象,那就是高学历女性在婚恋市场面临着“局部过剩”问题。一方面,我国高学历女性已经远超男性,但另一方面,对女性来说,她们通常在找伴侣的时候,都遵循着古老的“向上适配”原因。
即我的学历如果是本科,那么要求另一半至少也是本科,如果我是博士,也会要求另一半是博士;如果所有女性都按照这样的原则去找另一半,那么男性肯定是不够用的。
所以具体到相亲市场,就出现了“女多男少”的现象。
所有女性都是向上适配的,但优质的男性是稀缺的,所以参加那些相亲活动的女性多,男性少,也就成了现实。
在社会学中,这个叫“婚姻梯度”。即男性倾向于找学历、收入略低于自己的女性;而女性则倾向于找各方面略高于自己的男性,这种错位导致了相亲市场的挤压效应。
那么这一切,又和房地产有什么关系呢?
看起来房地产和婚恋市场风马牛不相及,但要我说,两者的关系不仅有,而且还很大。
![]()
地产下行它带来了一个什么问题?
首先就是房子更便宜了,这对那些没房子的人来说,未来买房成本更低;而同时,对那些已经有房子的人来说,他们的财富缩水了,如果贷款没有还清的话,可能还是一笔亏本的买卖。
而我国,显然是有房子的人占比更高。
所以,家庭财富缩水,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财富缩水会导致什么?会导致男性变得更“抠门”,不管是叫消费降级也好,追求性价比也好,总而言之,愿意为女性大手笔花钱的少了。
那对女性来说,她可能会认为,自己没有碰到真心喜欢自己的人,或者普遍开始认为男的越来越抠门,不管她们怎么想,其结果是注定的:那就是男性的财富缩水,或者说家庭的财富缩水,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女性陷入到某种意义上的“贫穷”之中。
这里的贫穷是要加引号的,不同的人体感不同;例如以前出去约会,双方第一次见面男的可能愿意花几百元带你看电影、吃饭、最后酒店或者回家,但今天就直接变成了,双方第一次见面,如果大家都没看上眼,男的可能就会直接找个理由或者借口溜走,连几百元的成本都不会愿意投入。
亦或是,更直接、更大胆的问你是否愿意回家睡觉,如果你表达了否定的含义,男的也会直接选择放弃,见好就收。
更通俗来说,过去大家津津乐道的那种所谓的狗狗经济,可能要消失了;再也不会出现几个男的围着一个女的献殷勤那种画面。
而这种落差感,对一些女性来说,肯定是非常大的。
这就是所谓的婚恋市场会像地产一样下行。过去男的大手大脚愿意为女性花钱,但现在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男的越来越抠,越来越直接,某种意义上它是一个好现象,但对一些女性而言,这也会是一种倒退,或者说下行。
![]()
听起来这好像很玄乎,但它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
前段时间,我就曾听一个女性朋友谈到过类似的事情。她告诉我,在网上约了一个朋友出来玩,那个男生高高大大的,身高有180,是她比较钟意的身高,大家第一次见面就约了看电影。
当时是男生过来找她的,就在附近看的电影,结果就在观影的过程中,那个男生就直接过来牵她的手,她当时就挣脱开了,结果这个男的还要牵手,她就明确拒绝了。
拒绝之后的结果是,这个男生看完电影之后,直接找了一个借口就溜走了,此后再也没有联系过。
这位女性朋友跟我说这件事的时候,仿佛在抱怨,现在的男生为什么这么“现实”、这么急功近利,但我知道,时代塑造一个人,但也改变一个人。
大家变得没那么有耐心,所有的情感关系早已经经不起时间的考验,都在追求短平快,追求效率,到今天,在极致的性价比之下,我国的婚恋市场,早已经发生了变化。
除了更抠门之外,还有一个现象也值得我们警惕,那就是“不婚”本身。
这就像房子一样,过去的房子是稀缺货,是抢手货,没人会认为房子卖不出去,当时的房子也是不愁卖的,但今天,就像婚恋市场一些人选择不婚一样,卖不出去的房子,也选择了“自由”。
而这样的现象,同样是越来越多。
我们以日本为例。
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处于稳定富足阶段,形成了“人人都能结婚、人人都结婚”的“全民皆婚”社会,其特征是结婚率高、初婚年龄低、终身不婚率低。
但随着日本经济换挡和社会转型,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日本的不婚化现象开始萌芽,结婚率下降,初婚年龄和终身不婚率不断上升。
到了2017年,日本结婚夫妻数量创下战后新低,50岁未婚男性占比23.4%,女性占比14.1%,这意味着约四分之一的男性和七分之一的女性选择终身不婚。
与之对应的是,日本年轻人买房结婚的比例不到5%,85%选择租房结婚,10%住父母家或员工宿舍。
在向上的时代里,我们把结婚看作是人生头等大事。买房、买车、甚至借钱彩礼举办婚礼,类似的事情比比皆是,背后斥资几十万上百万,只为了婚姻美满幸福。
但随着地产下行的时代开启,结婚这项花费重大的活动,最终也会变得越来越追求性价比。一些人开始旅行结婚,一些人不拍婚纱照,甚至就连婚庆公司也不要了。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在房地产主导我国婚恋市场十几年后,新的变化和趋势,正在到来;这不仅需要男性接受这种变化,同时也需要女性来适应这种变化。
过去的付出型婚恋市场,正在慢慢转型成“悦己型”。
en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