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各地迎来寒潮天气,气温骤降,也让医院里的心内科忙了起来。
41岁的周先生,早晨起床后,没来得及吃早饭,就匆忙出门了,可是刚从3楼走到1楼,他就觉得胸口像被压了一块大石头,喘不上来气儿了,紧接着心脏一阵疼痛,他强撑着走到单元门,坐地上给家里人打了电话。家人赶紧送他去了医院,诊断结果是急性心梗发作 ,所幸来的及时,紧急放了支架,人没事了。
61岁的刘叔,跟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约上老友就去广场了,先是走了两圈热热身,然后开始打太极拳。活动完之后,刘叔告别老友,说要去买早饭,回去吃饭。可谁知,刘叔在买早饭的路上就出事了,人直接倒在了路上,等到被人发现的时候,已经失去意识了。路人打了120送他去了医院,诊断也是急性心梗,但来的太晚,病情太重,人没能救回来。
![]()
天气一冷之后,好像这样的悲剧越发常见了。根据某医院的临床统计,每年这个时候,因突发心梗被送来医院的患者数量开始暴增,且死亡病例中约80%都因延误救治。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些突发心梗的患者往往都有明显的共同特征,而发病前的预警信号,却常常被忽视。
就像上述两位患者一样,他们的情况并非个例。
一、临床观察发现:心梗患者大多都有这些共性!
周先生和刘叔其实还蛮有代表性的,他们都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都喜欢早上空腹出门,尤其是冬天,早早出门上班或晨练,这对心血管本就脆弱的他们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通过对心梗患者的分析,医生也总结出几大高频共性,这些特征正是诱发心梗的“导火索”。
1. “三高”控制不佳是首要风险。
周先生确诊高血压3年,却因没感觉从未规律服药,刘叔则是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平时饮食不忌口,血脂和血压常年超标。冬季气温降低,人体血管会收缩痉挛,三高患者本就脆弱的血管壁更容易受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风险显著增加,心梗也可能随时发生。
![]()
2. 不良生活习惯是“隐形推手”。
刘叔有30年烟龄,每天至少抽两包烟,周先生则经常熬夜加班,每周至少有3天应酬到深夜,酒精和尼古丁会持续损伤血管内皮,让斑块变得不稳定。此外,两人都有晨起空腹的习惯,清晨本就是血压、血糖的高峰期,血液黏稠度高,此时若遭遇寒冷刺激或剧烈活动,心脏负荷会瞬间飙升。
3. 忽视基础症状、拖延就医也很致命。
周先生在事发前一周就偶尔出现胸闷症状,却以为是工作累的,刘叔则在晨练时多次感到乏力,总觉得休息一下就好。这种自我感觉良好,忽视预警信号的疏忽大意,也是心梗患者的大忌,搞不好就跟刘叔一样,直接没了命。
二、心梗发生前,会有5个关键信号,早重视能救命!
心梗并非突然到访,临床上约70%的患者在发病前1-2周会出现预警信号。遗憾的是,这些信号常被误判为老毛病、小问题,最终酿成悲剧。以下5个关键信号,每个人都必须牢记。
![]()
1. 胸闷胸痛:最典型的救命信号。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像有重物压在胸口,持续3-5分钟以上,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无法缓解,部分人会伴随左肩、后背、下颌、牙齿等部位的放射性疼痛,周先生的症状就属于此类。
2. 莫名乏力:容易被忽视的早期信号。即使没有剧烈活动,也总觉得浑身没劲,连走路、拿东西都费力,这是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全身缺氧的表现。刘叔事发前一周频繁出现乏力,就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3. 呼吸困难:安静时也喘不上气。坐着不动时突然觉得气不够用,需要大口喘气,夜间睡觉时可能因憋气突然惊醒,必须坐起来才能缓解,这是心功能受损的典型症状。
4. 胃肠道不适:易被误诊的迷惑信号。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却没有吃坏东西的经历,尤其下壁心梗患者更容易出现这种放射痛,常被误当作胃病处理。
5. 异常出汗:全身冷汗需警惕。没有运动或高温刺激,却突然全身冒冷汗,衣服很快被浸湿,同时伴随心慌、头晕,这是身体应激反应的表现,提示心脏可能出现严重问题。
一旦出现上述任何一种信号,尤其是高危人群,必须立即停止活动、原地休息,同时拨打120,若身边有硝酸甘油可舌下含服,为抢救争取时间。
![]()
三、冬天做好4件事,保护心脏,安稳过冬!
每年冬季,死于心梗的患者都不在少数,尤其是对高危人群来说,本就脆弱的血管,叠加寒冷刺激、血压波动,极易诱发心梗。再次提醒,冬天一定要做好以下几点,保护心脏健康。
1. 做好保暖,避开危险时段。外出时务必穿戴严实,重点保护头部、颈部、手部等部位,避免血管受冷收缩。上午6-10点是心梗高发期,此时血压波动大,老人和高危人群尽量避免清晨外出,可选择午后气温较高时活动。
2. 严控基础病,规律服药不松懈。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要每天监测指标,遵医嘱服用降压药、他汀类药物、降糖药,不可因感觉良好擅自停药。冬季血压容易升高,需定期复诊,由医生调整用药剂量。
3. 调整生活习惯,减少心脏负担。晨起别空腹,可先喝杯温水、吃片面包再活动;饮食清淡少油,减少高盐、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戒烟限酒,避免熬夜,保证7-8小时睡眠,让心脏得到充分休息。
![]()
4. 科学运动,避免剧烈刺激。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温和的有氧运动,运动前充分热身10-15分钟,运动强度以不喘粗气、能正常说话为宜,每次30分钟左右,每周3-5次,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
此外,建议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病的人群,随身携带急救药和个人健康卡,万一发生意外,能让医生快速掌握病情。总之,心脏健康容不得半点侥幸。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要警惕心梗风险,尤其是有基础病、不良生活习惯的高危人群,更要做好自我管理,别让一时的疏忽,酿成无法挽回的遗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