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4 日世界防治糖尿病日来临之际,爱尔眼科发布糖网防治科普提示:高糖高脂饮食、久坐不动、熬夜等三大日常习惯正悄悄推高血糖,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 “糖网”)风险。作为隐蔽性极强的致盲眼病,糖网早期无症状,一旦出现明显视力问题多已发展至中晚期,需通过科学防控守住光明。
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 1.48 亿,平均每 10 人中就有 1 位患者,且呈现年轻化趋势 ——18-29 岁人群患病率达 2%,30-39 岁更是攀升至 6.3%。更值得警惕的是,每 3 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 1 位会发生糖网,患病 10 年以上的患者糖网发生率高达 60%-70%,失明风险是正常人的 25 倍。这些数据背后,是年轻人 “奶茶配蛋糕、久坐刷手机、熬夜到凌晨” 的生活方式对血糖的持续影响。
爱尔眼科专家用 “相机原理” 通俗解读高血糖伤眼机制:眼睛如同精密相机,角膜是镜头,视网膜是底片,视网膜毛细血管则是给底片供能的管道。长期高血糖会让血管壁变脆变薄,逐渐狭窄甚至堵塞,导致视网膜缺血坏死;身体为弥补缺血会生长异常新生血管,这类血管极易破裂出血,进而引发视网膜脱离,最终导致失明。更危险的是,这一过程可能持续数年甚至十几年,早期毫无症状,发现时往往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三大不良习惯是糖网的 “隐形推手”:饮食上,一杯 500ml 全糖奶茶含糖量常超 50 克,远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日 25 克添加糖标准,高糖高脂高碳水饮食直接导致血糖飙升;运动上,日均运动不足 30 分钟、久坐不动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让血糖调节失控;作息上,熬夜打乱胰岛素正常分泌节奏,加剧血糖波动,进一步增加糖网风险。
针对糖网防治,爱尔眼科给出 “三步预防策略”,帮助公众科学避坑:
第一步是管好血糖。饮食上减少含糖饮料、添加糖和高脂食物摄入;运动上保证每周至少 150 分钟锻炼,如每天快走 30 分钟,避免久坐;监测上,健康人每年查 1 次空腹血糖,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等高危因素者需每 3-6 个月检查 1 次,及时发现血糖异常。
第二步是定期查眼底。这是早期发现糖网的关键:糖尿病患者确诊后应立即进行首次眼底检查,病程不足 5 年者每年复查 1 次,5-10 年者每半年复查 1 次,患病 10 年以上者每 3-6 个月复查 1 次,已确诊糖网的患者需遵医嘱调整检查频率。
第三步是出现症状立即就医。当出现视物模糊、眼前黑影飘动增多、直线变弯、视野有黑影遮挡等预警信号时,需马上前往专业眼科机构就诊,避免病情恶化。
在治疗方面,爱尔眼科专家特别提醒,糖网治疗包括药物、激光、眼内注药、手术等方式,其中眼内注药需坚持疗程,部分患者因症状缓解自行停药或初期无效放弃治疗,可能导致病情反复,需严格遵循医嘱完成治疗。
“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 爱尔眼科相关负责人表示,糖网防治的核心在于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年轻人不应因 “无症状” 忽视血糖管理和眼底检查。值此世界防治糖尿病日,爱尔眼科呼吁公众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定期监测血糖、检查眼底,用科学防控守护清晰视界,践行 “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 的使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