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内蒙古龙马重工集团厂区内设备运转,李佳豪在检验产品。年初他通过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人社就业部门组织的专场招聘会入职,工作近8个月升职加薪,他很喜悦。
上午,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村民褚艳玲在雇主家照料新生儿与产妇。此前她家政收入不稳定,参加月嫂班后收入稳定,很踏实。
李佳豪和褚艳玲的故事,折射出“十四五”时期通辽市就业支持体系覆盖重点群体、托举民生幸福。从城镇“零工驿站”到乡村劳务品牌,从为高校毕业生“一人一策”到农牧民转移就业服务,“就业优先”实践书写发展与共享答卷。
5年来,通辽市就业局势稳定、结构优化,城镇新增就业6842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6951人,农牧民工转移就业221.24万人次,每个数字都是家庭的希望。
从“重点帮”到“全面护”:普惠服务织密就业保障网
通辽市紧盯重点群体,筑牢就业底线。困难群体有“兜底”,“十四五”时期就业困难人员累计就业29538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3100余人次,发放社保补贴3.66亿元。
农牧民就业有“出路”,坚持“就近就地就业+劳务输出”,创新机制提供“一条龙”服务,让农牧民转移就业“走得出”“留得住”。“十四五”以来,培育44个劳务品牌,带动11.8万余人次就业,开展技能培训48760人次,与26个地区签订劳务协议。
青年就业有“护航”,推出帮扶机制和精准服务,确保青年就业“有方向、有保障”。“十四五”时期,为29873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提供帮扶140779人次,帮扶困难毕业生3911人次,对接企业掌握用工需求2.2万个,举办招聘会508场次,提供岗位近47.2万个次,达成就业意向近5.6万人次。
从“学技能”到“敢创业”:双轮驱动激活就业新动能
通辽市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抓手,开展“订单式”“项目制”培训。技能培训“育能人”,“十四五”以来开展就业技能培训70850人次,新增技能人才70694人次,打造实训基地。
创业扶持“助梦想”,健全创业支持体系,为创业者“解难题、搭平台”。“十四五”以来,开展创业培训8808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81亿元,带动1.5万人次就业,培育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入驻实体6631户,带动3.7万余人次就业。
夕阳西下,通辽市零工市场电子屏亮着,求职者查看岗位,技能劳动者施展所长,创业者梦想花开。稳定高质量就业是民生幸福“温度计”、社会发展“压舱石”。迈向共同富裕,通辽市将秉持“业兴人暖”初心,为劳动者点亮希望,书写民生新篇章。(王虹燃)
来源:通辽市人社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