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楠,38周待产时信誓旦旦:“我要顺产!为了孩子好,再疼我也扛!”
结果产程28小时,侧切+三度撕裂,产后半年还漏尿、不敢跳绳、夫妻生活像受刑……
出院那天,主治医生看着我的病历叹了口气:
“你骨盆窄、胎儿偏大、胎心又不稳定,其实早该转剖了。
可太多人被‘顺产最自然’洗脑,硬扛到最后两败俱伤。”
那一刻我才明白:
不是所有坚持都值得赞美,
有时候——选择剖腹产,才是对自己最大的温柔。
今天,我以过来人身份+采访6位产科医生,揭开顺产vs剖腹产那层没人敢说的真相:
差异一:你以为“顺产恢复快”?但这些后遗症可能跟一辈子!
✅ 官方宣传:顺产当天就能下床,伤口小恢复快。
❌ 真实情况:
40%产妇会发生会阴撕裂(二度以上需缝合)
1/3出现产后漏尿、阴道松弛(尤其第二产程过长者)
严重者子宫脱垂、肛门失禁,老了更难治
而剖腹产呢?
虽然肚子有刀口,但——
✔ 盆底肌不受挤压,性生活质量更高
✔尿失禁发生率仅为顺产的1/2
✔ 不用经历“生不如死”的10级阵痛
医生原话:
“如果你怕疼、骨盆条件差、或有痔疮史,别迷信顺产,剖可能是更优解。”
差异二:对孩子真的更好吗?关键看“分娩应激”程度!
都说顺产能锻炼宝宝肺部、减少呼吸疾病——可前提是:产程顺利、无缺氧!
现实是:
很多顺产妈妈产程拖太久,宝宝在宫内长时间缺氧
胎心骤降紧急转剖,反而承受双重打击
出生后窒息、NICU住院风险反高于择期剖
而计划性剖腹产(非急诊):
✅宝宝避免剧烈宫缩压迫
✅ 出生评分更高、哭声响亮
✅呼吸系统并发症更低
医生提醒:
“不要为了‘顺’而赌命。孩子安全,比生产方式重要一万倍。”
差异三:疼痛类型完全不同!一个短痛,一个长痛
很多人怕剖腹产术后疼,其实——现代麻醉+镇痛泵技术已非常成熟,术后6小时就能翻身,24小时可下地。
反倒是顺产:
阵痛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相当于断10根肋骨)
侧切撕裂缝合时清醒状态下操作,心理阴影大
产后一周坐立难安,上厕所像“排刺”
麻醉科医生说:
“现在剖腹产术中几乎无感,术后痛可控。
真正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要疼多久的‘未知恐惧’。”
差异四:哺乳启动时间,差别可能超乎想象!
都说顺产后半小时就能喂奶,剖腹产要等排气?
错!这是老黄历!
现在三级医院普遍实行:
✅剖腹产也做到“早接触、早吸吮”
✅手术台上让宝宝趴在妈妈胸前,出生1小时内开奶
真正影响哺乳的,从来不是生产方式,而是:
是否母婴同室
护士有没有及时指导含乳姿势
家属支不支持母乳
国际母乳协会数据:
择期剖腹产妈妈纯母乳喂养率,与顺产无显著差异!
差异五:未来生育影响?你以为的“只能剖三次”其实是误区!
很多妈妈担心:
“这次剖了,以后就不能再生了?”
“二胎必须隔5年?”
真相是:
✅ 现代子宫缝合技术进步,一次剖不影响二胎
✅符合条件者可在术后2年尝试VBAC(顺产)
✅连续剖腹产最多可达3-4次(个体评估为准)
反而是多次顺产:
⚠️盆底损伤累积,老年后更容易尿失禁、子宫 prolapse
生殖医学专家强调:
“不要因为‘第一次必须顺’把自己逼进绝境。
生育是一场马拉松,保护身体才能走得更远。”
最后送给所有准妈妈一句话:
生产方式没有“英雄榜”,只有“适合榜”。
你要的不是一个“顺产证书”,
而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和一个还能笑着抱他的自己。
所以,请放下执念,听清身体的声音:
胎儿太大?剖!
骨盆狭窄?剖!
心理恐惧严重?更要剖!
你的选择权,不该被一句“别人能生你也能”轻易剥夺。
记住:
平安落地,才是最好的分娩结局。
#顺产还是剖腹产 #孕期知识 #生产方式选择 #女性健康 #孕妈必看 #头条爆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