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俄媒11月17日报道,当地时间11月12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一座公墓,差点变成一场高层暗杀的现场。
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在前往祭奠父母时,险些命丧墓前。乌克兰方面策动的行动已接近完成,现场甚至已经布置好了具备实战功能的“鲜花炸弹”,但最终这场刺杀未能得手。
这起事件是俄乌冲突演变至今的一种新形式体现,表面上战争还在前线,实则矛头已经悄悄对准了政治核心人物,战争已经从战场走进生活场景。
![]()
一束花背后的暗战:乌克兰策划刺杀绍伊古全过程
这次暗杀计划的出现,是有针对性的、有步骤的部署。从执行方式来看,乌克兰方面没有选择传统的军事手段,而是利用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场景,墓地。
绍伊古母亲的忌日是11月12日,而他当天确实出现在莫斯科特罗耶库罗夫斯科耶公墓,前往祭奠。
根据俄媒报道,乌方正是利用这一时间节点,提前安排人员将一个伪装成花束的装置放置在绍伊古父母的墓碑前。
![]()
这束“花”绝非普通装饰品,内部藏有摄像头、导线,以及疑似爆炸装置的元件。
执行者是一对俄罗斯籍夫妇和一名来自中亚的移民,这三人均已被俄方逮捕。据他们的口供,任务的指令来自一名叫“鲁斯兰”的中间人,动机则与非法药物交易挂钩。
也就是说,这是一场利用民间渠道、靠非官方手段渗透的“低成本高风险”任务。
![]()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起行动中,还有一名关键人物在逃,乌克兰公民沙姆索夫。他不仅是俄方通缉对象,还被怀疑长期参与跨境犯罪和军事渗透行动。
从整个行动链条来看,乌方是借助代理人实施任务。这种方式虽然降低了自身暴露风险,但也增加了失误的可能性。比如,这次就引起了俄联邦安全局的注意,才让绍伊古在最后一刻躲过一劫。
从俄方的反应来看,虽然官方并未第一时间公布暗杀目标身份,但通过时间、地点和事件内容的重合,很快就指向了绍伊古本人。
![]()
俄媒也迅速通过公开资料进行了交叉核实,证实了目标就是这位核心人物,这也反映出俄方在处理高层安全事件上的谨慎态度。
乌克兰为何盯上绍伊古?背后是一场政治与心理战的交锋
乌克兰这次选择绍伊古作为刺杀对象,绝非偶然。
绍伊古不仅是俄罗斯安全会议的关键成员,更是普京长期的亲信,曾担任国防部长多年,对俄军体系的建设和部署有极深的影响力。
![]()
在克里米亚、顿巴斯等地区的军事行动中,他都扮演了主导角色。如果说俄罗斯国家机器是一台庞大的发动机,那绍伊古就是负责“点火”的那个人。
对乌克兰来说,刺杀绍伊古具有多重战略意义。如果能成功清除一位重量级人物,必然会对俄罗斯高层形成心理冲击,甚至可能引发内部的安全焦虑。
其次是军事层面的扰乱,绍伊古长期掌握军工生产和后勤保障,其突然死亡无疑会对军队士气和组织运行造成短期混乱。
![]()
还有就是象征意义,在乌克兰国内面临战局不利和政治丑闻的双重压力下,一场成功的高层刺杀,能够转移国内舆论焦点,制造一种“还有手段”的舆论氛围。
尤其在红军城方向,乌军已被俄军重重包围,战况持续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常规战场上难以取得突破,乌方便更倾向于采取非对称手段,通过“以小博大”的方式维持国际关系。
与此同时,乌克兰国内的腐败丑闻不断发酵,泽连斯基的部分亲信被曝出境逃亡,引发民众抗议。此时如果能“端掉”一个俄罗斯的安全高官,就能在国际舆论和国内民意层面抢占主动。
![]()
虽然这次行动失败了,但目标选择已经反映出乌方战略思维的改变,不再单纯依赖前线战斗,而是从政治、心理、象征等多个维度打击对手。
这是一场不流血的交锋,也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心理战。即使没有炸响,这个“花束”本身也已经完成了部分任务,让俄方意识到高层已不再安全,战争已不再局限于战场。
暗杀成为常态?俄乌冲突进入“影子战争”阶段
这次事件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不只是因为绍伊古的高层身份,而是它揭示了俄乌冲突正在进入一种新的形态,从正面交战转向“影子战争”。
![]()
也就是说,表面上两军仍在前线交火,背后却是暗杀、渗透、信息战等手段的全面展开。
乌克兰在这方面的表现越来越激进,通过使用平民、移民、毒贩等“非传统代理人”,他们可以在不动用正规军的情况下,对俄方核心人物进行威胁。
这种做法一旦成功,不仅成本低、效果大,还能有效制造震慑。而从俄方的角度看,这种威胁更难防范。
传统的军事防御系统对于这种单点渗透式袭击几乎没有作用,无法在每一个公墓、每一条街道、每一家餐厅都布满安全人员。
![]()
即使像绍伊古这样的高层人物,也只能通过缩短行程、改换路线、增加保镖等方式降低风险,但无法彻底杜绝。
这也让俄方的安全系统面临新的挑战,过去的安全逻辑,是防止军事突袭和政变,现在则要同时应对“平民杀手”和“代理人袭击”。
而一旦暗杀成功,不仅是人员损失,更是政治震荡和民众信心的动摇。
![]()
乌克兰现在所倚重的,正是这种“非对称打击”的方式。在常规战场失利后,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暗杀、网络攻击、政治破坏等手段维持主动。
而俄罗斯则面临两难,如果强力反制,可能引发更多报复。如果不行动,则意味着暴露更多弱点。
战争的边界正在模糊
绍伊古这次脱身了,但这只是一个警示,不是终点。
![]()
俄乌冲突已经不再局限于士兵和武器的对抗,而是全方位覆盖政治、经济、安全的全面博弈。从前线将领,到高层官员,从军事目标到社会设施,任何地方、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
这场战争的特征已经非常清晰,没有绝对安全区,也没有纯粹的非战区。
同时,这种方式对民众心理的影响也不可小觑。一次失败的刺杀,也可能带来长时间的焦虑和警觉。
![]()
高层人物的出行变得更加神秘,公众对安全局势的信心也会随之波动。在这种氛围下,政治稳定更难维持,而战争的升级风险也在不断积累。
暗杀失败不代表威胁解除,反而预示着更多未知的危险正悄悄逼近。
参考信息:
俄媒爆料:一“破坏小组”受乌克兰情报机构指使,曾计划暗杀绍伊古——环球时报2025-11-18 16:36
乌克兰招募破坏分子暗杀绍伊古:墓地放花瓶,欲在绍伊古祭拜母亲时引爆炸弹——大象新闻2025-11-18 17:4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