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捅出来的篓子还没补上,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着急忙慌,向中国隔空喊话:“强烈敦促中方采取应对措施,不要阻止中国人来日旅游留学,不要阻碍两国人民交流。”
问题不是谁在“阻碍交流”,而是谁先把政治红线踩得清清楚楚,11月中旬这几天,都是日本单方面的先挑衅中国,高市早苗凭借一己之力,让日本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得罪了4个国家。
高市早苗不仅不道歉,还在持续的挑衅中国,造成现在这么紧张的中日局面。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在11月15日和17日接连表态,强烈敦促中方不要阻碍两国人民的交流,希望中国人能够继续前往日本旅游和留学。这话说得姿态挺足,听起来像是中方单方面关上了交流的大门。
![]()
但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恐怕未必。这番“苦口婆心”的呼吁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已经空洞化的概念——“战略互惠关系”。这次的外交风波绝非简单的“你说了不该说的,我表示抗议”。
![]()
高市的这个态度也表现出日本在处理对华关系时,早已存在的“政治和经济”、“官方和民间”、“言语和现实”三重割裂的问题,这些结构性的矛盾,正让那句挂在嘴边的“战略互惠”变得无比苍白,所以高市事件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可以说都是早已注定的。
我们把时间拨回到中方发布赴日提醒的前几天。这件事情之所以闹得那么大,是因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发表的涉台言论。在中方看来,这种言论直接踩踏了政治红线,从根子上动摇了两国交往的政治基础。
当这件事情的影响越来越大之后,日方的应对方式却是两边倒,11月17日的记者会上,作为官方喉舌的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对自家首相的挑衅行为绝口不提,反而将矛头直指中方的应对措施,也就是外交部、文旅部、教育部在11月14日联合发布的旅行提醒。
他反复强调那个听起来很美的词:“战略互惠关系”。潜台词意思是政治归政治,交流归交流,日本这边怎么说是他们日本的事,但中国的人和钱得照常过来。这就是既要又要啊!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恰恰是摧毁互信的第一推手。
![]()
中方对此的回应则异常直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挑明了,相关交流项目延期的责任完全在日方。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思路,显然是行不通的,政治基础是所有交流的前提。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当日本官方高喊着“欢迎中国人来”的时候,而日本的社会层面又是另一幅光景。日本官方在经济上是极度渴求中国人给他们送钱的,但是日本民众却极为排斥,甚至还公开叫嚣,不让中国人去旅游这样的言论。
![]()
中国游客对日本经济有多重要?中国常年是日本的第一大游客来源国,贡献了约4分之一的国际游客。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做过一个评估,如果中国游客数量下降25.1%,这个降幅是参考2012年那次风波的数据得来的,那么日本经济将面临高达2.21万亿日元的潜在损失。
![]()
2.21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大概是1010亿,这笔钱相当于日本实际GDP的0.36%。0.36%这个数字可能听起来不大,但我们得有个参照。日本在今年4-6月公布的经济潜在增长率,也才0.6%而已。也就是说中国游客的缺席,可能直接让日本年度的经济增长预期被腰斩。
![]()
资本市场的反应最为诚实。消息一出,东京股市立刻有了反应。那些与旅游、零售密切相关的板块应声下跌。三越伊勢丹、高岛屋这些高端百货,资生堂这样的美妆巨头,甚至是东京迪士尼的运营商,股价都受到了明显冲击。
![]()
资本的恐慌,再直白不过地揭示了它们对中国消费力的深度依赖。可与这种经济上的“渴求”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日本网络舆论场里日益高涨的排外情绪。
![]()
在雅虎、X平台等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大量与政府“欢迎”姿态相悖的声音。不少日本网民公开表示欢迎中国游客减少。他们给出的理由五花八门,有人认为这能解决热门景点的“过度旅游”问题,还一片清净。
![]()
还有人认为中国游客不来,日本的治安和公共礼仪都能得到改善。更极端的,甚至有人直接呼吁,应该彻底禁止中国人入境。这种非理性的敌意,甚至已经发展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程度。
还有一些日本网民竟然将近期困扰日本多地的“熊灾”,归咎于“中国的阴谋”。他们编造出一种荒诞的阴谋论,说中国人为了方便猎杀棕熊以获取熊胆,故意用太阳能板将熊从深山赶入市区。
![]()
这种将社会问题直接“甩锅”中国的扭曲认知,让官方口中的“欢迎”显得多么苍白无力。面对这样一个充满敌意和不确定性的社会环境,中方三部委联合发布旅行提醒,这并非什么“阻碍交流”,而是一种底线操作,是为自己国民负责的“风险管理”和“紧急避险”。
![]()
所以日本的这种自相矛盾,让现实层面的合作机制,正在一个接一个地崩塌。中日“交流”这个概念本身被迅速地掏空。前面提到的股市暴跌,这是资本对所谓“交流”前景最直接、最诚实的判断,远比任何官方喊话都有说服力。
![]()
紧接着是实体交流项目的停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事件,是已经连续举办了20年的“东京-北京论坛”宣布延期。这个论坛一直是中日之间一个重要的高端对话平台。
![]()
论坛的日方代表工藤泰志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他们已经收到了中方的正式文书,文书明确指出了高市早苗的言论损害了交流氛围。工藤泰志更是直言,自己“深切感受到了中方态度的严厉”。这也印证了政治氛围的恶化,对高端对话机制的直接冲击有多么巨大。
![]()
影响还不仅限于高层。地方性的交流项目也纷纷中断。原定访问爱知县半田市的江苏省徐州市代表团,取消了行程。中国驻大阪总领馆也出于安保层面的考量,取消了原计划在广岛举办的一场日中友好活动。
![]()
到了这一步,我们再回过头看日方口中的“战略互惠”,就更能看清其本质了。日方所期望的似乎是一种单向的“互惠”:即政治上我可以我行我素,不断挑衅你的底线。但经济上你必须继续为我输血,你的游客、你的留学生、你的市场必须继续对我开放。
![]()
这是一种不平等的索取。当中国选择暂停这种互动的时候,日本就基本要玩完了,所以当前中日关系的冷却,真的只是因为中方的一个旅行提醒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这场风波,不过是日本内部长期存在的问题被引爆后的必然结果。真正的“战略互惠关系”,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彼此克制的基础之上。政治互信是根基,社会友善是土壤,经济合作是果实。没有前两者,果实终将枯萎。
但其实交流的门其实并没有关死。机会是握在日本自己手里的。修复被自己破坏的政治基础,有效约束那些不负责任的极端言论,为来访者提供一个安全、友善的社会环境,这才是重启对话的先决条件。
与其空洞地站在原地“强烈敦促”对方采取“适当措施”,日方或许更应该做的,是审视一下自己言行中那些深刻的矛盾与撕裂。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