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气温骤降,医院呼吸科门诊里咳嗽声此起彼伏。不少患者疑惑:为什么天一冷,咳嗽就找上门?吃了止咳药效果也不理想?从中医角度看,这很可能是因为“寒邪袭肺”导致了咳嗽,简单的“镇咳”并不能解决问题。
天冷咳嗽,是肺在“喊冷”和“自救”
可以把我们的肺想象成一个身体内部的、精密的“系统”。它喜欢温润的环境,最怕突然而来的冷空气。当寒潮来袭,这个“系统”就报警了!
寒冷会让呼吸道不由自主地收缩、变紧,这就好比塑料管一遇冷就变硬、变窄,人体遇到寒冷也会立刻感觉喉咙发紧、气息不顺。呼吸道本身会分泌黏液(也就是“痰”)来湿润和黏住灰尘细菌。但遇到寒冷,这些正常的黏液就像冷水遇冷结冰一样,变得异常黏稠、量也多,咳也咳不完。
所以,天冷咳嗽的根源,其实就是“肺”在受到寒冷攻击后,做出的两种反应:一是呼吸道变紧了,二是痰变多变黏了。
身体为了自救,唯一的办法就是启动“大功率吹风”程序——也就是咳嗽,拼命地想把那些堵在“管道”里的“黏浆糊”给吹出去。
咳嗽是身体在努力清理战场的信号,但如果只用强力镇咳药把信号掐断,就等于让痰一直堵在里面,不仅咳嗽好得慢,还可能引来更麻烦的“细菌感染”。
古方新用:连花清咳的“清肺”智慧
面对这种情况,治疗的关键在于“清肺”——这不仅是清除病邪,更是恢复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连花清咳片的组方,就深刻体现了这一中医智慧。
连花清咳片汲取了中医经典名方“麻杏石甘汤”宣肺泄热的精髓,又融合了“清金化痰汤”清肺化痰的优势。麻黄辛散以开泄肺气之郁闭,杏仁肃降以平抑肺气之上逆,一宣一降,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使呼吸复归通畅。生石膏、黄芩则担当“清火降逆”之责,合力清除内蕴之热邪。清半夏、浙贝母等药物,则专注于“化痰”,帮助化解已经形成的黏稠痰液。
整个组方不是简单地压制咳嗽,而是通过恢复肺的正常功能,让邪有出路,达到“肺气清,咳嗽止”的效果。
三重功效:清肺、化痰、止咳的现代解读
清肺—阻断气道炎症:对应现代医学的“既能抑菌抗病毒,又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
化痰—解决咳嗽核心问题,该方能显著降低痰液的黏稠度,减少痰液生成,促进痰液消除
止咳—减轻咳嗽敏感性,降低咳嗽频率,缩短咳嗽病程。恢复气道正常功能,从根本上减少咳嗽根源
这种多靶点、整体调节的特点,使得连花清咳片在应对寒潮等复杂因素引起的咳嗽时更具优势。这也正是它在《河北省2025年冬春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医药防治方案》等权威指南中获得推荐的原因——其治疗思路与指南强调的“对因治疗”和“化痰为先”原则高度契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