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8日,美国驻日本大使乔治·格拉斯在社交平台公然宣称,美国将"坚定不移保卫日本,包括钓鱼岛",还援引特朗普总统此前言论,反对"破坏日本对钓鱼岛和平管辖"的行为。
这番看似强硬的表态,既无视历史法理与国际共识,更暴露了美国在亚太事务中的霸权逻辑,而白宫与国务院的沉默回应,更让这一表态沦为自导自演的政治秀。
![]()
格拉斯的言论完全站不住脚,本质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公然挑衅。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这有着坚实的历史与法理依据——明清史料明确记载钓鱼岛为中国海防要地,1943年《开罗宣言》与1945年《波茨坦公告》均确认日本需归还窃取的中国领土,钓鱼岛自然在其列。
即便从国际法层面看,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主张也符合"先占"与"持续管辖"原则,这是国际社会早有共识的事实。作为美国外交官员,格拉斯却罔顾基本事实,替日本"认领"中国领土,其行为早已超出外交职责边界,活脱脱沦为日本右翼的"传声筒"。
![]()
更值得玩味的是美国政府的态度反差。格拉斯高调发声后,白宫与国务院既未跟进支持,也未作出任何官方背书,这种沉默绝非偶然。
事实上,美方虽长期炒作《美日安保条约》第5条适用于钓鱼岛,但始终避免作出绝对化承诺——2025年2月美日联合声明中虽提及相关表述,却未明确军事介入的具体场景。
国防部此前回应也仅作原则性表态,不愿被绑定在日本的激进立场上。此次格拉斯的极端言论,显然超出了美国政府的战略底线,白宫的沉默本质是对其"越界行为"的冷处理,毕竟美国不愿因一个大使的冒进,将自己拖入与中国的直接对抗。
![]()
格拉斯的上蹿下跳,背后是美日同盟的深层矛盾与美国的战略投机。一方面,日本急于借美国之力巩固对钓鱼岛的非法主张,而格拉斯的表态恰好迎合了日本右翼的诉求。
另一方面,美国想通过模糊承诺维系对盟友的控制,却又不愿付出实际代价。这种"既想刷存在感,又想避风险"的心态,让格拉斯的言论沦为霸权逻辑的典型样本——将他国强权凌驾于历史法理之上,把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当作博弈筹码。
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从未动摇。无论是海警船队在相关海域开展常态化巡航,还是外交部、国防部的多次严正声明,都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中国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意志不可撼动。
美方若误判形势,企图以所谓"安保承诺"挑战中国底线,只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美日安保条约》作为冷战产物,本不应成为日本挑衅邻国的"保护伞",更不能成为美国干涉地区事务的工具。
![]()
格拉斯的表态终究改变不了任何事实,反而暴露了美国在亚太事务中的双重尴尬:既想维持霸权影响力,又不愿承担相应风险;既想绑定盟友,又忌惮被盟友"绑架"。
钓鱼岛的归属不是美国可以随意处置的"人情",历史法理与国际共识也绝非个别政客的激进言论所能颠覆。美方若真希望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就应约束驻外官员的越界行为,尊重中国核心利益,停止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投机操弄——否则,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自食其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