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德国联邦政府就调整乌克兰难民社会福利达成一致。核心变化在于,自今年4月1日起抵达德国的乌克兰难民,将不再享受公民津贴。取而代之的是对标《庇护申请者福利法》相关规定,领取较少救济金。在通过内阁表决后,这项改革引发了热议。
![]()
▲图源:Kay Nietfeld / dpa
与此前相比,新一批入境德国的乌克兰难民将不再由就业中心管理,转而由社会事务部门负责。同时,他们领取的补助金额将显著下降:单身人士由每月领取563欧元的公民津贴,降为441欧元的庇护申请者补助金。此外,新入境难民将无法自动获得公立医保,而将由税收承担其基本医疗服务。
伴随政策调整一道而来的,还有来自联邦政府的就业压力。有工作能力但尚未就业的难民,将被强制要求积极寻找工作。在必要时,劳工部门可将其分配到简单的工作岗位,以促进其快速融入劳动力市场及社会。但与此同时,新政策也取消了这批难民免费参加语言和融合课程的优待。
![]()
▲图源:tagesschau.de
媒体报道,相关政策的修改可以追溯到“黑红联盟”政府的组阁协议。来自联盟党的总理默茨强调,将新入境的乌克兰难民与其他所有难民一视同仁,是联盟党与社民党早就达成的共识,目的旨在实现待遇平等。
然而,社民党方面似乎对改革方案并不认同——即便他们最终签了字。社民党籍联邦政府融合事务专员娜塔莉·帕夫利克(Natalie Pawlik)曾经反复警告,政策的变化会给融合工作带来巨大风险。她指出,此前的系列政策正促进乌克兰难民快速就业,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走上工作岗位。新规出台后,积极形势将急转直下,难民的融合过程将变得更加困难。
![]()
▲娜塔莉·帕夫利克,图源:picture alliance/dpa/Carsten Koall
同样来自社民党、主持法案修改工作的劳工部长贝尔贝尔·巴斯(Bärbel Bas)也坦言,她对这样的结果并不满意。这位前联邦议院议长公开表示,依靠融合课程、语言学习等方式,才能实现难民的可持续就业。无奈,鉴于这是联合政府组阁协议的内容,她只能推动修改政策。
有声音认为,政策改革并不会取得好的效果。虽然取消公民津贴将为联邦政府节省数亿欧元资金,但实际上的压力却来到了地方政府的一边。预计2026年,各州与地方政府将为国家扛下8.62亿欧元支出。联邦政府口头承诺的补偿,则迟迟不见落实。
也有声音指出,总理默茨走这一步,可能并没有真的考虑财政因素。
(欧洲时报德国版李帅综合报道,转载请注明公众号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经”)秉持“以报道德国经典,成报道德国经典”这一宗旨,立足德国,辐射全欧,服务华人,是德国有关新闻资讯的主要微信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