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洞见·时光”文旅综合体开园暨“三线军工文化传承仪式”在淄博沂源盛大举行。活动现场,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线职工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以一场穿越时空的盛典,致敬历史,拥抱未来。这个冬天,沂源诚邀八方游客打卡十八度恒温景区,邂逅有温度的历史与冬日暖意。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活动亮点不断,开场舞《错位时空》以其极具张力的表演,搭建起一条连接过往与当下的时光隧道,瞬间将全场观众带入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随后,来自原日照市第一机械厂、沂源红旗机械厂等单位的老职工代表们先后登台。他们虽无华丽辞藻,却用朴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分享了那段艰苦而光荣的奋斗历程,每一段回忆都如一颗闪光的宝石,珍贵而动人,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
在庄重的音乐中,“沂源三线记忆传承”实物捐赠仪式举行。一件件承载着青春与汗水的旧物被郑重移交,随后,与会领导为捐赠者、宣讲团成员及突出贡献获得者颁发了纪念章与证书。这不仅是一场仪式,更是沂源精神薪火相传的见证。
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临,随着全场齐声倒数“5、4、3、2、1!”,地爆球应声破开,彩烟腾空,标志着“洞见·时光”文旅综合体正式开园暨“三线军工文化传承”同步启动,现场气氛被推向最高潮。
紧接着,一台情怀满溢的演出精彩上演。《三线军工歌曲联唱》雄壮豪迈,《我的家乡沂蒙山》悠扬亲切,情景朗诵剧《洞见时光》创意十足,最后在主题曲《无名》的温情旋律中,所有演员登台谢场。整场演出如同一封写给沂源的情书,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在场嘉宾,尤其是远道而来的200多名三线职工,他们沉浸在回忆与感动之中。
“洞见·时光”项目是全国首个洞穴类沉浸式文旅综合体。该项目依托原976厂军工隧道旧址,以“活化历史记忆、传承三线精神”为使命,通过对军工遗存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盘活,让昔日的战备设施在和平年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历史遗存的更新利用、存量空间的优化提升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路径,堪称“淄博样本”。
![]()
![]()
项目传承延续了976厂的4个当年奇迹,自身也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运营、当年见效的4个“当年”。整个项目占地80余亩,洞内改造面积达4850平方米,外接鲁山溶洞群、沂源猿人遗址等自然人文景观,内融“三线记忆”与“科技体验”于一体。这里既是为三线建设者精心构筑的“精神家园”,也是面向社会公众生动展现的“历史课堂”,更是为广大青少年量身打造的“研学基地”。
在体验内容上,项目规划了五大核心板块,让“时光”真正变得可感、可触、可忆。洞内通过文物史料陈列、多媒体互动、时代场景复刻及沉浸式演艺等多种形式,构建多维度体验空间,全景再现小三线兵工厂的奋斗历程,深度唤醒集体记忆,让三线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同时,巧妙融入VR、裸眼5D等前沿科技打造探索项目,结合洞穴与森林的特色场景汇聚地方美食,并集中展示沂源特色文创与名优特产,不仅使“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更加可知可感,更以温情的方式连接历史与当下,有效推动沂源三线文化的活化传承与地方产业的协同发展。
项目自试运营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国庆期间单日客流量屡创新高。众多三线前辈专程到此追忆燃情岁月,此次开园仪式上200余名全国三线职工的到来,更是为项目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氛围和情感色彩。他们纷纷表示,“洞见·时光”文旅综合体让他们找到了曾经的归属感,也让三线精神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潘海波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