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建筑业那点事儿)
就在前两天,云南省水利厅发了一份通报,看得人心里一惊,同时也给不少想“走捷径”的人泼了一盆冷水。
事情是这样的:
就在2025年10月15日,云南省水利厅动真格了,正式发布了一份红头文件,这份文件不是别的,就是针对今年水利工程高级职称评审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的公开通报。
![]()
![]()
通报的内容非常具体,起因是接到了群众的匿名举报。你看,现在这环境,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闷声发大财”或者“大家都这么干”的草莽时代了。举报一经核实,省水利厅立马启动了调查程序。
调查的结果非常令人唏嘘: 经过严格的核查,最终确认有 7名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过程中存在提供虚假材料的行为。
这7位同行,原本可能也是单位里的骨干,技术上或许也有两把刷子,但因为动了歪心思,想在材料上“走捷径”,结果栽了个大跟头。
官方的处理结果,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严厉,一点情面没留:
依据《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省水利厅直接下了两道“封杀令”:
当场撤销资格: 这7个人今年的申报资格直接作废,前期准备的那些材料、花费的精力,全部打了水漂。
记入诚信档案库3年: 这才是最要命的。从撤销之日起,这7个人被正式记入职称评审诚信档案库,期限长达3年。
咱们不妨坐下来算算这笔账,这“3年”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是职业生涯的“硬停摆”,在未来的三年里,别说高级职称了,这几位连申报的门槛都摸不到。在这个技术迭代这么快、新人辈出的年代,原地踏步三年,基本就等于退步了十年。等三年刑期一满,你再想评,那时候的政策变没变?你的业绩还够不够硬?都是未知数。
“记入诚信档案”这几个字,分量是很重的。现在很多单位搞评优评先、岗位竞聘,甚至咱们跳槽找工作做背调,这个记录都像个洗不掉的污点。
作为一个水利工程师,如果连最基本的诚信都守不住,以后谁敢把几十亿的工程项目、关乎百姓安危的水库大坝交给你管?
说实话,看到这个通报,我心里挺五味杂陈的。
我也知道,评高级职称难,真的难。项目业绩要硬,论文要发,继续教育要学,有时候还得看单位的指标。
在这样的压力下,难免有人会动歪脑筋:业绩不够,能不能找个中介“包装”一下?论文不行,能不能花钱“买”一篇?甚至有人抱着侥幸心理,觉得评审专家一天看那么多材料,未必能查到我头上。
但这次水利厅的通报,就是给所有心存侥幸的人敲响的一记警钟:
大数据的网越织越密,同行监督的眼睛越来越亮。现在的评审系统,很多都是联网核查的,社保记录、项目备案、中标通知书,稍微一对照,假的真不了。为了省那一点点力气,去赌这一辈子的职业前途,这买卖怎么算都是亏本的。
水利工程是良心工程,容不得半点掺假。咱们做技术的,靠的就是“实事求是”这四个字安身立命。
最后,想跟正在准备,或者明年打算申报职称的朋友们掏心窝子说两句:
咱别去信外面那些“保过”、“代办”、“美化简历”的鬼话。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
平时多跑几个工地,多攒几个真实的业绩;平时多思考多总结,哪怕论文写得朴实一点,那也是咱自己的思考。真材实料虽然准备起来辛苦,可能要脱几层皮,但它拿在手里心里踏实,睡得着觉。
这7位同行的教训已经够惨痛了,咱们就别再去当那个“反面教材”了。踏踏实实干活,清清白白做人,这才是咱们工程人人最硬的招牌,也是职业发展最稳的靠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