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650元网购“原厂货”压缩机,安装一年就坏,汽服店当心安装陷阱?

0
分享至

作者|拉面安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最近,网络上又爆出一则关于“车主自带网购配件”的负面消息。

一位车主花费1600多元购买了一台号称“原厂”的空调压缩机,并自行前往修理厂安装。结果使用仅一年多便出现故障,随后在另一家修理厂检修时被告知,该压缩机“可能并非原厂件”。由于修理厂、4S店与商家三方说法不一,车主陷入维权“罗生门”。

近年来,随着车主消费习惯的改变与理性消费意识的增强,通过电商平台直接流入车主手中的配件占比正持续攀升。

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汽车配件电商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新能源车专用配件增速更是高达35%。

在这一数据构成中,除提供“线上销售+线下安装”一体化服务的平台配件销量持续增长外,淘宝等综合性电商平台及闲鱼等二手交易渠道的汽配交易额也占据相当比重。

后者尤其成为预算敏感型车主采购配件的主要渠道,但也恰恰是行业中“自带配件”纠纷责任界定最模糊、信任危机最突出的地带。

一、1650元买的“原厂”空调压缩机,质保半年、用一年坏了

回顾一下事件全貌。

根据1818黄金眼报道,去年7月,车主李先生花1650元在网上一家名为“奔宝奥原装正品空调汽配”的店铺买了台车用空调压缩机,商家客服承诺“是原厂货”、“是正品”并质保半年,收到货后他便在A修理厂完成了安装。



1818黄金眼

图片来源:

但在今年10月,李先生发现压缩机出现“空调不凉”问题,他便把车开到B修理厂,师傅检查后告诉他,压缩机坏了,并表示“这个压缩机可能不是原厂的”。

后续据李先生反馈,B修理厂做出判断的依据是“区别可能有个商标,这个没什么商标。”

而这一判断也成了他维权的导火索。

李先生先是联系客服,表示店铺给的并不是原厂货,给出的理由便是原厂件的压缩机“带二维码海立钢印”;而客服告知他:“当时不需要可以退掉”、“用了一年才说不是原厂”、“走平台”。

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后,李先生便联系了媒体,并提出了自己的诉求:退一赔三,因为这个产品有问题。

不过,在和媒体一起向当地4S店、店铺、以及配件品牌的经销商核实,最终得出结论:这的确是海立品牌件,不过是“2023年的压缩机”。也就是已过保的产品。

至此,这件事的真相可能有两种:

第一种,的确是原厂件。不过是4S体系流出的“原厂件”库存货,且质保期较短,大概率是库存件;

第二种,是品牌件。商家玩了一场“概念置换”的文字游戏。将"品牌件"刻意宣传为"原厂件",利用车主对配件供应链认知的模糊地带,把"同一工厂生产"混淆为"原厂认证产品"。

实际上,原厂件必须通过主机厂渠道销售并享受整车质保延续,而商家销售的这批"2023年库存"明显不符合这些特征。

此外,这个核实的过程,各方有几个说法与矛盾焦点值得关注。

其一是车主诉求vs商家回应。

车主觉得自己花钱买的是客服承诺的“原厂货”,但B修理厂指出产品没有相应商标标识,到手的可能是个“李鬼”,他认为商家存在虚假宣传,冒充原厂件,要求退赔。

而商家回应货源正规,“官方拿货价1450元,卖给客户1650元”,且厂家检测报告、授权都可以出示,并强调了销售时便告知了质保六个月的事情。

这部分,车主诉求和商家的回应明显是存在冲突的。车主的诉求是“真or假原厂件”,而商家把车主的关注点转移到了“渠道与利润”上,目的是为了构建一个“薄利多销的正规商家”形象,但其实回避了车主的疑问。

其二是专业判断vs模糊地带。

在这起事件中,4S店和B修理厂扮演着“专业判断”的角色,但他们的判断却都停留在“暗示”层面。

B修理厂凭借“无商标”这一直观特征做出经验判断,成为了车主维权的起点;

而4S店方面表示,是不是“原厂正品”他们不好判断,不过在4S店里更换这个部件,肯定不止这个价。这句话等于是间接佐证了车主的怀疑;

客观来看,无论4S店还是B修理厂,他们的判断方式都有能立住脚的地方:

低价“原厂件”本身就极不合理;

绝大部分时候,“无商标”这一直观特征,确实是辨别非原厂件的重要依据。

但是,从业者普遍清楚,事实上绝大部分类似事件中,4S店和修理厂都是这样:只暗示,不断言。

这一方面是因为仅从外观和价格差异的确无法给出准确答案,另一方面是一种规避自身风险的自我保护。

其三,也是此事件中最核心的症结,在于“价格迷雾”与“价值认知差”的利用。

商家抛出“官方拿货价1450元”,意图将争论焦点从“产品身份是否虚假”扭转为“自身利润是否合理”。然而,问题的核心并非200元的差价是否道德,而在于他利用信息不对称,将一款可能“已过保的品牌件”冒充成原厂件进行销售。

4S店“在我们这里换肯定不止这个价”的潜台词就是:电商平台的商家的销售价,和“原厂件”的市场溢价空间严重不符。

显而易见,这起事件照出了车主“线上买配件+线下安装”的三个灰色地带:话术的陷阱、质保的缩水、以及缺失甚至空白的售后权益保障环节。

过去的2024年是“车主自带网购配件”纠纷的爆发年,其中“车主自带配件收50工时费赔6000元”、“宝马车主索赔2万”更是引发行业舆论风波的标志性事件。

对于这些无法规避的由配件质量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归责难题与维权困境,从业者最终也只能达成一个共识:自带配件没有错,服务和态度是关键。

但是,在2025年,“车主自带网购配件”风险和2024年相比,有一些新变化:4S店的收缩潮、新能源车配件专用性增强,以及线上渠道的配件质量问题依然突出,共同构成了更复杂的风险图景。

二、“骨折价原厂件”:车主捡漏是馅饼,门店安装可能是陷阱

其一便是“骨折价原厂件”。

4S店网络收缩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整个主机-4S体系为了生存加速“后市场化”,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出现了一批以“骨折价”甩卖的原厂件。

汽车服务世界梳理后发现,近年退网4S店的配件库存,除少部分会被“保留售后授权”的4S店留下,大部分都被大型配件商以极低的价格打包收购,回收价普遍在原指导价的2-3折,部分陈年旧件甚至低至1折。

而这些配件随后会以两种方式流入独立售后市场:

第一种方式就是电商平台,基本以淘宝、闲鱼等电商平台为主;

第二种就是大型汽配商自己的分销网络,传统的汽配城等线下批发渠道。

在淘宝上,有商铺直接在产品封面上写了“宝马原厂原装、正品保证·支持扫码”,原装空调滤(双面活性炭)38.25元、原装空气滤38.25元,一套原装“空调滤+空气滤”57.33元……而在宝马4S店直接购买并接受服务,更换这两项滤芯的总费用通常在800元至1500元之间,价格差异可达20倍以上;在汽配城购买所谓的"宝马原厂滤芯",价格也多在150-300元区间。

而在闲鱼上,有买家销售的“上汽大众原厂配件”95起,且标着”全新未拆封原装正品包装完整适用于大众多款车型质量有保障”等。



和以往行业遇到的“低价劣质配件”相比,这些配件的质量未必不行,但普遍存在"质保期短、甚至无官方质保"的尴尬局面,同时还伴随着配件身份难以验证、使用风险难以界定等新问题。

按照风险等级,汽车服务世界将目前车主能够在网上买到的所谓"骨折价原厂件"分成三类:

高风险:伪原厂件(高仿品)

包括但不限于翻新仿冒件。这类配件完全仿造原厂件包装和标识,但其实做工粗糙、材质低劣。例如某宝上标称"宝马原厂空气滤芯"售价仅38元的产品,经对比发现滤纸密度不足正品70%,密封胶条存在明显缺口。修理厂凭经验可通过重量、色泽等差异初步识别,但普通消费者极易受骗。

中风险:正规退网件(正品/白包件)

主要来自退网4S店的库存流转,虽系正规代工厂生产,但因脱离主机厂质保体系,配件身份存疑。典型案例是闲鱼上流通的"大众原厂火花塞",卖家能提供采购凭证却无法延续官方质保,修理厂安装后若发生爆震损伤发动机,责任界定将成为难题。

特殊风险:库存积压件(临界品)

最典型的如"2023年生产的海立压缩机",虽然本身是品牌正品,但因库存时间过长,橡胶密封件已出现老化迹象;装车后可能短期内就出现冷媒泄漏,产生二次维修成本。

显而易见,这种捡漏“原厂件骨折价”的省钱行为,到了独立售后环节,却成了门店更大的经营风险。

三、安装“网购智能配件”成新风险雷区

其二,便是新能源车的新型配件,给汽服店带来的认知挑战与风险。

典型代表就是平替甚至“山寨智驾”配件的隐患。

随着智能驾驶概念的流行,“智能配件”生意迅速兴起,独立售后部分企业更凭借个性化的配件方案,成了吃新能源售后第一波红利的企业之一。

尤其是近两年,电商平台智能化配置相关的配件销量呈爆发趋势,且已经形成了从"装饰性仿品"到"功能性改装"的完整产业链。

比如特斯拉的仪表盘、适应于各种车型的HUD显示屏幕、另外还有"安全带延长接头"、"方向盘配重块"、车机系统刷机、360°全景影像升级等,各式各样的外观仿制件(如小蓝灯、仿真激光雷达罩)更是层出不穷。



这类新能源车相关配件或新能源车带火的配件,主要为了满足车主的两类需求:

满足“审美”上的需求,加装仪表盘、氛围灯等提升视觉体验,解决内饰过于简陋这一问题,比如特斯拉的“毛坯风”内饰一直备受争议;

满足"功能"上的期待,尤其是“智驾”功能,通过加装HUD显示、升级传感器等提升科技体验早些年便有了,这两年电商平台上“假装智能化”“配件销量显著增长。

这些看似提升用户体验的配件,与“原厂”毫无关系,很多时候和“品牌件”都不挂钩,且绝大部分并不改变车辆的核心性能,但却在责任界定、系统兼容性与法律合规三个层面,给汽服门店带来了远超传统配件业务的复杂风险。

今年4月,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便在微博上提到了这个现象。



截图自微博

以“方向盘配重块”和“安全带延长接头”为代表,目前电商平台上热卖的部分新能源车相关配件,已经属于“欺骗性安全配件”,其设计初衷就是为了欺骗车辆的驾驶员监控系统,埋下严重安全隐患。

一旦发生事故,安装这些配件的汽服店很可能面临重大的责任纠纷和法律风险。

而在施工维度,一些真带有一定“智能化”特征、但却非原厂的配件可能存在的兼容性问题,容易导致系统冲突,引发车机卡顿、黑屏等故障,若施工不当,很可能损伤原车线路,导致车辆失去官方质保,这显然会给汽服店带来不小的麻烦。

四、出路在服务,风控即利润

新媒体和新能源、以及AI、VR等新技术的叠加,给汽配行业的营销模式、消费体验乃至服务流程带来了深刻变革。

譬如今年淘宝“改装直播间”就引入VR技术,用户可360度查看电动尾门安装效果,并通过A!模拟不同光线下的外观变化;另外京东&固特异推出行业首创的“VR看内饰”服务,可360度预览脚垫装车效果。

在这些创新面前,再喊“拒绝自带网购配件”,显然算不上正确答案。

但是,“接受车主自带网购配件”,更不容易。

从本质上来看,网购配件最大的问题是"分离了产品和服务",这直接导致了权责不清、风险错配。

而在经营压力日益增加的今天,门店“收取微薄工时费”显然不是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且在网络维权成风的今天,汽服店需要承担配件质量问题带来的连带风险的概率显著增加。

所以对绝大部分汽服店来说,“规避风险”的能力比“赚钱”更重要。

这里的规避风险,不是指“签免责协议”,没用。

对于如何避免此类纠纷,大部分同行的建议或者说老板的做法都是签“免责协议”,也就是在安装之前就划分清楚车主和门店的职责界限,明确门店不对配件的质量负责。



但在实际过程中,以下三种情况,门店担责几乎是板上钉钉。

第一种,没有检测配件。

若门店未履行检验义务,直接安装有问题的配件导致车辆损坏,即便车主自带配件,法院也会认定门店存在过错责任。

第二种,明知配件有问题或者很可能存在问题依旧进行了安装。

比如肉眼可见的磨损或型号不符等问题,或因疏忽未发现明显的假冒伪劣特征(如缺少原厂标识、包装异常),则可能构成重大过失,需承担全部或主要责任。

第三种,操作不当。

这属于独立的赔偿责任,无法推卸,也是目前最核心的风险区。一旦被判定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了车辆损坏,门店需按实际修复费用赔偿,并承担车主的误工费、交通费等衍生损失。

所以这种情况下,规避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守住三道防线。

第一道是“风险筛选”防线。

“网购配件”的单子可以接,但不能什么单子都接,门店要尽力从一开始的车主咨询环节就主动识别并过滤掉高风险业务。

第二道是“合规经营”防线。

保证自身资质、备案健全,属于合法经营。去年重庆永川永城汽修厂遇到“车主索赔2万”自带网购配件纠纷的发酵原因之一,就是门店没有按时备案,因此进一步质疑整个维修过程。

第三道是“证据链”防线。

核心指将服务流程证据化。

安装前:履行严格的配件检测义务,并书面记录检测结果,让车主签字确认;

施工中:对关键工序进行影像记录,形成可视化的"电子工单";

交付时:进行安装后的性能测试,并与车主共同确认效果;

不过,防不如疏,疏不如用。高明的风险规避方式不是筑起高墙,而是将风险管理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将“服务”本身打造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盈利产品,才是最好的应对之道。

首先,创造自己的服务溢价,把赚钱的点从“卖配件”彻底变成“卖服务”。

核心思路是将无形的服务“产品化、标准化、品牌化”,让车主为专业和保障买单。

比如针对车主自带的关键部件(如压缩机、刹车片),推出不同等级的“专业安装套餐”。其中基础套餐包含标准流程施工,而高级套餐则可增加过程录像、性能调试和更长周期的质保承诺。

这样既避免了因配件质量问题产生的责任纠纷,又将门店的专业价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

其次,利用数字化工具降低风险、提升服务价值与效率。

这部分不用过多赘述,加盟店靠系统、有钱的多店/单店靠设备、钱不多的单店靠高清监控和标准化服务流程——关键在于将现有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建立清晰的服务标准与信任凭证。

钱多有钱多的玩法,钱少有钱少的门道。

总的来说,行业不会回到过去,学会让专业服务可见、可感、可追溯,让车主清晰地感知到其价值,并愿意为此付费,才是普通门店健康发展的长久之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王晶曝朱玲玲再婚内幕:罗康瑞只是二线有钱,约好霍英东去世再婚

王晶曝朱玲玲再婚内幕:罗康瑞只是二线有钱,约好霍英东去世再婚

郑丁嘉话
2025-11-19 13:31:08
西贝1万多一线员工,全体涨薪,人均500元/月!遭网暴和极端辱骂者可领“委屈奖”,年底前将开8家新店

西贝1万多一线员工,全体涨薪,人均500元/月!遭网暴和极端辱骂者可领“委屈奖”,年底前将开8家新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9 16:03:05
分手16年后,再看刘诗雯和张继科的境遇,原来许昕一个字都没说错

分手16年后,再看刘诗雯和张继科的境遇,原来许昕一个字都没说错

削桐作琴
2025-11-19 17:05:40
明年起,北京市不再制发第一、二代社会保障卡

明年起,北京市不再制发第一、二代社会保障卡

新京报
2025-11-19 16:18:07
詹皇父爱如山!自己两双不如儿子更强,布朗尼轰三分老詹带头庆祝

詹皇父爱如山!自己两双不如儿子更强,布朗尼轰三分老詹带头庆祝

嘴炮体坛
2025-11-19 16:38:30
邱泽、许玮甯宣布11月28日举办婚礼,二人4年前结婚,许玮甯8月顺利生产

邱泽、许玮甯宣布11月28日举办婚礼,二人4年前结婚,许玮甯8月顺利生产

极目新闻
2025-11-19 15:04:29
若不是日媒披露,我都不敢相信,中国真的强大到了如此地步

若不是日媒披露,我都不敢相信,中国真的强大到了如此地步

全金猫眼
2025-10-31 22:10:03
刚刚,日本政坛传来最新消息,高市早苗又闯大祸:开响反华第二枪

刚刚,日本政坛传来最新消息,高市早苗又闯大祸:开响反华第二枪

小lu侃侃而谈
2025-11-18 19:25:22
牛奶加热就变“毒”?院士提醒:热牛奶的5个误区,早了解早受益

牛奶加热就变“毒”?院士提醒:热牛奶的5个误区,早了解早受益

冷眼看世界728
2025-11-19 16:30:03
狗咬人案越扒越有?死者妻子是公职,还有建筑公司,参与了整件事

狗咬人案越扒越有?死者妻子是公职,还有建筑公司,参与了整件事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11-18 23:22:41
俄25%的电力被打瘫痪,不良自媒体开始炮制红军村“大鱼场”

俄25%的电力被打瘫痪,不良自媒体开始炮制红军村“大鱼场”

史政先锋
2025-11-16 19:31:46
C罗和乔治娜出席特朗普的晚宴,他和库克同桌,马斯克坐门口!

C罗和乔治娜出席特朗普的晚宴,他和库克同桌,马斯克坐门口!

花心电影
2025-11-19 13:33:09
前辈是怎么找到她同事家的?!

前辈是怎么找到她同事家的?!

贵圈真乱
2025-11-19 14:14:07
专家批评《白毛女》逻辑不清,杨白劳欠钱,为何反而枪毙黄世仁?

专家批评《白毛女》逻辑不清,杨白劳欠钱,为何反而枪毙黄世仁?

振华观史
2025-11-19 09:09:37
刚刚,荷兰归还安世控制权

刚刚,荷兰归还安世控制权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1-19 17:57:20
23°C!江西开始升温

23°C!江西开始升温

鲁中晨报
2025-11-19 17:01:07
印军官:当中国武力解放台湾,印度不仅要夺取西藏,还要吞噬新疆

印军官:当中国武力解放台湾,印度不仅要夺取西藏,还要吞噬新疆

近史博览
2025-09-22 15:47:35
江苏两名厅级干部履新职

江苏两名厅级干部履新职

鲁中晨报
2025-11-19 17:19:39
妻子逼我拿30万给小舅子买车,我62岁妈妈冷静开口:过不下去就离

妻子逼我拿30万给小舅子买车,我62岁妈妈冷静开口:过不下去就离

李子木说
2025-10-29 17:39:15
日本为何不怕中国?日专家:1945年我们对中国投降,是迫于无奈

日本为何不怕中国?日专家:1945年我们对中国投降,是迫于无奈

芳芳历史烩
2025-11-19 13:22:59
2025-11-19 18:44:49
汽车服务世界 incentive-icons
汽车服务世界
汽车后市场记录者
3571文章数 162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汽车要闻

此刻价格不重要 第5代帝豪本身就是价值

头条要闻

佘智江刚被引渡回国 缅甸政府突袭其名下"亚太新城"

头条要闻

佘智江刚被引渡回国 缅甸政府突袭其名下"亚太新城"

体育要闻

世界杯最小参赛国诞生!15万人岛国的奇迹

娱乐要闻

又反转!曝喻恩泰出轨美女律师

财经要闻

荷兰政府暂停接管安世半导体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态度原创

本地
家居
时尚
房产
公开课

本地新闻

第十二届影展携手重庆来福士丨两江交汇,光影共生

家居要闻

水岸美学 书香人文生活

陈嘉桦,不慌不忙的惊艳

房产要闻

29.4亿!海南“地王”片区,要卖超级宅地!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